医药:名词解释:医药板块是指在股票市场中,专注于医疗健康相关企业的集合,包括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
医药: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扩大了医药消费需求,医药市场得以快速发展
经过长期回落调整,医药板块在2023年下半年-2024年迎来大拐点,政策面、业绩面、筹码面等多重因素见底反转。
自2018年“4+7”药品集中采购以来,药品和器械集中采购范围持续扩大,规则不断成熟完善,总体来看,集采控费对国内医药产业边际影响最大的时期已经接近尾声。常态化的集采控费机制,一方面其价格预期趋于稳定和温和,另一方面集采的落地进一步催化国产品牌提升医院报量和市场份额,加速对进口替代。
公共卫生环境因素出清,院内诊疗和消费医疗受到的限制解除,诊疗流量修复;各类国家、联盟和地方集采控费举措持续落地,行业格局和预期管理逐渐稳定;医疗领域反腐廓清行业生态,市场预期稳定后头部企业受益集中度提升。但未来板块投资风格上相较于上一轮上行周期会有明显变化,自下而上在稳健成长的行业贝塔中寻找超额收益,强调医药板块的需求刚性、防守价值和稳健成长抗波动能力,做价值成长投资。从板块选择上看,院外板块强于院内板块,医药强于医疗;考虑当前市场资金特点,和医药板块发审环境变化,建议尤其重视中小盘医药标的主业见底回升困境反转机会;同时外延并购、商业授权BD也极有可能是2024年医药板块催化的重要机会。同时,创新药品器械的成长价值,创新成长也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
创新药与仿创药:建议重视创新和存量品种兼具,现金流和估值水平有优势的仿创结合药企;把握出海创新机会,寻找海外合作与商业拓展预期差;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环境和流动性的改变,港股生物科技类创新药企同样具备重大估值开发潜力。建议关注ADC、GLP-1以及AD等创新赛道的龙头以及估值底部业绩向上空间较大的龙头类。
仿制药与原料药:建议重点关注仿制药集采出清反转机会、新产品批量上市和海外突破三大关键催化。
近年来由于国际公共卫生环境和供应链秩序变化,部分原料药品种价格出现波动。随着上述影响因素逐步解除,目前行业价格处于恢复过程中,原料药主业有望企稳。同时,仿制药制剂品种集采出清已经大面积完成,部分行业优秀企业实行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保证质量同时成本可控,集采谈判中在价格上更具优势。部分企业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开展高端突破和国内首仿,同时叠加增量品种批量上市,长期成长通道进一步拓宽。一部分优质企业布局突破特色品种,打造国际化产品管线,加快出海进程。
生物制品:建议重点关注高性价比标的以及大单品加速放量的相关标的。生长激素:政策影响预期温和,性价比高有望迎来强修复。长效干扰素:慢乙治愈临床探索逐步深入,市场独占期放量快。胰岛素: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关注创新+国际化催化落地。疫苗:围绕大品种布局。血制品:看好具备浆源优势的企业。医疗器械:目前时间点板块估值仍处于行业底部,未来板块存在较大反弹空间,建议重点关注院内器械设备领域的底部反转和创新出海机遇,如化学发光、优质高值耗材、医疗设备出海等。
中药与药店板块:中药重点看好国企改革、中药消费品以及基药受益相关标的。门诊统筹将进一步加速处方外流,为院外连锁药房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持续看好头部药房在未来的处方外流市场中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CXO与医药商业供应链:CXO产业仍处于景气度修复期,随着周期内的投融资寒冬逐渐触底,看好竞争格局优质的临床前CRO企业。医药上游产业链短期业绩压力不改整体趋势,持续看好国产替代和研发创新主线。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客观需求具有刚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服务板块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医美板块:展望2024年,医美行业将受益于消费力释放,行业整体增速回升。在研管线储备丰富、新品上市或放量在即、有望受益于营销改革的企业有望受益。
医疗器械: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依然只有少部分完成了国产替代,大量高端细分领域国产化率仍较低,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近年来部分领先的国产厂商依靠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和丰富的产品线逐渐靠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医药板块概述
医药板块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于健康与生命的深切关注。这一板块汇聚了众多致力于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的企业,涵盖了从原料药到成品药,从医疗设备到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
二、行业特点
- 高技术含量:医药研发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积累,持续的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高成长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医药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 政策敏感:医药行业的监管政策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策导向往往决定行业未来的走向。
三、细分领域分析
- 制药企业:专注于新药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医药板块的中坚力量。
- 生物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药物研发,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
- 医疗器械: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诊断、治疗所需的各类设备。
- 医疗服务:包括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提供直接的医疗照护服务。
四、投资风险与机遇
医药行业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政策变动等风险。然而,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药行业依然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总结而言,医药板块作为股票市场中的健康守护者,其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在关注其高成长性的同时,也应审慎评估潜在风险,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日前,Corcept Therapeutics已向美国FDA提交其专有选择性皮质醇调节剂relacorilant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患者。此外,relacorilant用于治疗内源性高皮质醇症(又称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的NDA也正在接受FDA审评。值得一提的是,该疗法获行业媒体Evaluate评选为2025年潜在重磅疗法之一。(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
大型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质组学联盟(GNPC)发表了对全球最大蛋白质数据集之一(2.5亿个蛋白质)的分析结果,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分子图谱”。这一系列论文合集发表于15日的《自然·医学》和《自然·衰老》杂志,揭示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过程有关的独特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有望提早发现此类疾病并改善疾病结局。(科技日报)
成分股Kyverna Therapeutics收跌13.08%,C4跌11.34%,Prime Medicine跌10.72%,Voyager Therapeutics跌10.35%表现倒数第四。 再鼎医药ADR则收涨2.65%表现靠前,BeOne Medicines DRC涨6.99%表现第三,Replimune涨9.93%,Neumora Therapeutics涨14.17%。
周二(7月15日),美国科技股七巨头(Magnificent 7)指数涨0.93%,报178.39点。 英伟达收涨4.04%,历史上首次收于170美元上方,收盘市值4.17万亿美元;微软涨0.56%,亚马逊、谷歌A、苹果涨0.29%,Meta Platforms则收跌1.46%,特斯拉跌1.93%。 此外,AMD收涨6.41%,报155.61美元,逼近2024年10月29日收盘位166.25美元;台积电ADR涨3.62%,继7月3日之后刷新收盘历史最高位至236.95美元;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B类股则收跌1.30%,礼来制药跌3.45%。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收涨2.76%,报7697.24点,逼近4月1日收盘位7702.83点和3月18日盘中最高位8491.74点。彭博数据显示,该指数50日均线即将上穿100日均线,两大技术指标目前分别报7308.62点和7367.80点。 热门中概股里,金山云收涨18.73%,世纪华联涨14.14%,高途、虎牙、博美集团至少涨10.15%,百度涨8.65%,阿里巴巴涨8.09%,万国数据涨7.77%,B站涨7.35%,京东涨4.03%,汽车之家涨4.02%,小马智行涨3.88%,唯品会和腾讯音乐至少涨3%,Boss直聘、亿航智能、再鼎医药、网易至少涨2.49%,极氪、携程至少涨2.32%,蔚来涨1.92%,小鹏涨1.59%,理想涨0.91%,新东方涨0.24%。 奇富科技、老虎证券、贝壳则至多收跌0.26%,华住跌0.68%,百胜中国跌1.01%,晶科能源跌1.24%,大全新能源跌2.13%,阿特斯太阳能跌3.52%。 此外,Rich Sparkle收涨50.66%,华米科技涨46.29%,正康国际涨30.05%,雷亚电子涨22.75%,美国绿星球涨14.41%,腾讯控股ADR涨3.68%,拼多多涨2.59%,小米集团ADR涨0.77%,36氪跌11.35%,新蛋跌19.02%,BTC Digital跌19.69%,盟军较7月14日收盘价回撤30.60%。 ETF中,富时中国3倍做多ETF(YINN)收涨5.86%,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WEB)涨3.97%,“中国龙”Roundhill China Dragons ETF(DRAG)涨3.79%,中国科技指数ETF(CQQQ)涨3.20%,中国ETF-iShares MSCI(MCHI)涨2.03%;XtrackersHarvest中证50(ASHS)和德银嘉实沪深300指数ETF(ASHR)至多0.25%。
恒瑞医药与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HRS9531注射液治疗中国肥胖或超重受试者的Ⅲ期临床试验(HRS9531-301)获得积极顶线结果。与安慰剂相比,HRS9531所有剂量组(2mg、4mg、6mg)在共同主要终点及全部关键次要终点上均达到优效性。恒瑞医药计划近期在中国递交HRS9531注射液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新药上市申请(NDA),Kailera正在推进HRS9531(KAI-9531)全球临床研发。
中国生物制药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会宣布,本公司(透过买方)全资收购礼新医药,与卖方、礼新医药及Ying Qin Zang订立买卖协议,据此,买方已同意按对价购买而卖方已同意按对价出售礼新医药95.09%股权。于本公告日期,买方持有礼新医药4.91%股权。于交割后,礼新医药将成为本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国家医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日前启动,经过三阶段筛选,55个品种纳入第十一批集采报量范围。国家医保局相关司负责人介绍,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目前已完成拟采购品种遴选,即将开展医疗机构报量工作。采购规则总体将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的原则,科学确定采购品种。集采药品都是已经上市多年、过了专利保护期、多家企业生产的品种,也就是说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才会纳入集采范围,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本次集采保护行业创新积极性,排除了通过谈判新进入医保且仍在协议期内的品种。增加了市场规模条件,规定2024年各省份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采购金额小于1亿元的品种不纳入采购范围。根据临床使用特点,采纳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部分重点管理的抗菌药、不良反应多的药物等,暂不纳入本次集采范围。(央视)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
1 | 浙江震元 | 9.98% | 9.59 | 4.95% | 27亿 | 公司用于癌痛治疗的创新型新药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 |
2 | 润都股份 | 10.03% | 13.17 | 10.21% | 34亿 | 1、公司1 类创新药盐酸去甲乌药碱注射液是在发现中药附子有效成分基础上化学合成的肾上腺 β 受体部分激动剂,可用于辅助诊断和评估心肌缺血; 2、公司在尼古丁相关产品领域布局已久,其全资子公司润都制药(荆门)有限公司可生产尼古丁,设计产能为500吨/年(100吨提取 + 400吨合成); |
3 | 联环药业 | 9.98% | 16.31 | 18.84% | 47亿 | 公司主导产品之一爱普列特片为国家一类新药,是国内首创的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的有效药物,生产的美愈伪麻胶囊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症状 |
4 | 亚太药业 | 9.98% | 4.41 | 20.59% | 33亿 | 公司主要产品为抗生素类、消化系统类、抗病毒类、心血管类、解热镇痛类药品 |
5 | 千红制药 | 9.98% | 10.69 | 14.21% | 102亿 | 公司QHRD106靶向激肽释放酶,同时起到神经保护剂和改善侧支循环作用,机构称有望成为大单品 |
6 | 万邦德 | 10.01% | 8.57 | 17.76% | 47亿 | 子公司获得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皮肤光老化的发明专利 |
7 | 丽珠集团 | 10% | 42.47 | 6.69% | 248亿 | 创新型综合药企;公司自主研发的艾普拉唑是我国抗溃疡药首个1类创新药,已在临床应用超10年 |
8 | 力生制药 | 10% | 23.88 | 13.67% | 60亿 | 公司预计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22.42%—246.85%,因“公司克服产品降价因素,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量,加之天士力集团分红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