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目前已成为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业内预计,到2030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200亿,较2022年实现30倍增长
从锂电池技术发展的路径来看,液态锂电池能够实现的能量密度已经逐渐接近了它的极限,固态锂电池将是锂电发展的必经之路。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电解质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固态锂电池的各项性能参数,如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安全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上,固态锂电池和传统的锂电池并无区别。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为固态,相当于锂离子迁移的场所转到了固态的电解质中。而随着正极材料的持续升级,固态电解质能够做出较好的适配,有利于提升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另外,固态电解质的绝缘性使得其良好地将电池正极与负极阻隔,避免正负极接触产生短路的同时能充当隔膜的功能。
固态电池由于能在根本上提升两大核心性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动力锂电。此前,我国工信部等四部委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大投入研发新的动力锂电体系,其中就包括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
固态电池产业链与液态锂电池大致相似,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中上游的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不同,在正极方面几乎一致,若完全发展至全固态电池,隔膜也完全被替换。
按照电解质区分,固态电池路径可分为三类:聚合物、氧化物(薄膜或非薄膜)、硫化物, 三大体系各有优劣。聚合物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和机械加工性,但室温离子电导率低且稳定性差;氧化物离子电导率较高、环境稳定性好,但存在刚性界面接触问题,加工困难;硫化物导锂能力最优(最接近液态电解质的水平)、潜力最大,但存在其本身稳定性差、正负极界面不稳定、开发难度大。
当前,三种电解质皆有企业布局,技术路径之争尚不明朗。固态锂电技术路径的确定性并非绝对,我们认为虽然高镍三元存在安全性难题,但锂电巨头大概率不会放弃高镍三元的技术 路线。高镍三元为当前提升能量密度最可行的路径,一旦放弃就等同于将高端份额拱手相 让。此外,固态电池应用领域的渗透路径预期为:特种设备➩消费锂电(柔性化以及薄体积对3C产品意义重大)➩动力锂电。
目前头部汽车厂商均已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国内辉能科技、清陶科技、卫蓝新能源等在固态电池研究较为深入的企业均选择的是氧化物体系,国际上在该技术领先的SolidPower走硫化物路线,日本丰田、松下、日立也采用抱团合作的模式,深耕硫化物路线。QuantumScape同时兼顾三个方向的研究。另外,国内多数电池厂商及海外的丰田、QuantumScape均从固液电解质混合的半固态产品开始做起。
根据主要车企的规划,搭载固态电池的产品预计最早于2022年以后量产,目前有至少三款样车分别搭载了来自卫蓝新能源和清陶科技的半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技术差异过大,若固态电池产业化并成为动力电池主流,其必将导致锂电产业链的转型和阵痛。
对下游的可能影响:
1、大幅推进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提高产业链总容量;
2、在动力层面上推动新型交通工具——飞行汽车等的发展。
对锂电池企业的可能影响:
1、固态电池壁垒较液态电池更高,率先实现产业化者享有高溢价;
2、电池行业重新洗牌,固态电池推广后,已有的液态电池产业链将迎来巨大冲击,可能导致已有的电池竞争格局发生突变。
对锂电中游的可能影响:
1、正极材料方面,与当前发展方向较为相符,选用较NCM/NCA性能更高的镍钴锰酸锂、富锂锰基、钴酸锂等;
2、负极材料方面,选用碳硅负极则符合当前负极材料企业的布局,长期看选用金属锂则冲击较大,参照蔚来汽车的最新固态电池方案,负极企业可能采用预锂化的硅碳负极逐渐过渡到终极目标金属锂负极;
3、不再需要隔膜和电解液,逼迫相应企业紧跟趋势实施转型;
4、铜箔/铝箔方面,电解质的变革本身不直接影响铜箔和铝箔,但集流体需要改善以适配高性能电极,如铜箔需三维集流体以适配金属锂负极,铝箔需复合导电涂层以适配复合正极。
对上游金属需求的可能影响:
1、锂需求增加,特别是金属锂负极的核心技术地位,且正极或采用富锂材料,让锂元素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是提升锂电能量密度的核心思路之一;
2、镍需求有望增加,钴需求减少,固态电池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将加速三元正极高镍化速度,长期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需观察钴锰酸锂、钴酸锂和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品质的进一步技术路线之争。
唯科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主要为新能源车提供动力电池隔板、盖板等注塑件,电容器塑料壳、铜排等,无论是液态电池还是固态电池都会用到注塑件,公司将积极配合客户做好产品研发。
此次落地的首条生产线设计年产能高达1.25GWh。今日重要性:✨
粤桂股份公告,市场传闻,公司硫铁矿可能为固态电池前端原材料。据查,公司目前暂无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业务及客户。公司目前经营情况良好,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华为公布了最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从各家企业的布局来看,硫化物技术是最有潜力率先走向量产的技术路线之一。
广汽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广汽集团于2024年4月12日广汽科技日活动发布了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取得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突破,并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三大核心优势,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
1 | 粤桂股份 | 10.03% | 16.89 | 0.75% | 77亿 | 公司硫铁矿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国防和原子能工业等国民生产相关领域,称目前暂不确定主营产品硫铁矿是否会应用到固态电池领域 |
2 | 光华科技 | 9.98% | 17.63 | 1.29% | 64亿 | 消息称公司在硫化锂的生产上选择了固态和固相合成的干法路线,已在下游固态电池客户中处于领先地位 |
3 | 众源新材 | 10.01% | 11.21 | 0.88% | 36亿 | 公司投资参股的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生产半固态电池 |
4 | 普利特 | 10.04% | 11.18 | 8.58% | 87亿 | 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与北京卫蓝新能源携手在新一代电池上迅速导入固态电解质体系,快速研发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电池进行推广应用,并同时在市场端开展合作 |
5 | 天际股份 | 10.01% | 10.88 | 12.95% | 55亿 | 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位居行业前列,互动平台表示密切关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制定相关材料的研发方向,以应对及配套以后固态电池的发展 |
6 | 华丰股份 | 10% | 15.18 | 8.31% | 26亿 | 国内最早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厂家之一;公司与上硅所李驰麟研究员团队研发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的主要路线是锂金属固态电池,目标打造长续航动力电池和长寿命储能电池两大系列产品 |
7 | 蔚蓝锂芯 | 9.99% | 11.89 | 13.31% | 129亿 | 全资子公司天鹏电源是国内高端工具类锂电池主要供应商,对于固态电池,公司尚处于研究阶段 |
8 | 鼎龙科技 | 10.01% | 28.03 | 65.26% | 17亿 | 公司生产的聚酰亚胺单体可以用于生产聚酰亚胺材料。据公开资料报道,部分聚酰亚胺材料可以用于固(液)态电池领域 |
9 | 滨海能源 | 10.02% | 14.5 | 14.06% | 32亿 | 公司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目前正推进,已建成投产1.8万吨石墨化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