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相关新闻
2024年6月11日,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
题材相关介绍
一、跨境电商:跨越国界的商业新潮流
跨境电商,即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促成交易、完成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和异地仓储送达商品,实现国际商业活动。它是传统贸易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从广义看,电子商务利用电子手段开展商业事务,涵盖企业内外部的电子化运作;狭义来讲,主要是以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进行全球商务贸易。如今,跨境电商产业汇聚了商品供应商、电商平台企业、电子支付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各类支持服务企业,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商业生态。
二、产业分类:融合于现有体系的新业态
目前,跨境电商产业在国家层面尚未成为独立产业门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其核心业务模式 B2B 和 B2C 分别归类于 “批发和零售业” 或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例如,以大宗交易和供应链整合为主的 B2B 模式,像阿里巴巴国际站,就被计入 “批发业”;而侧重终端消费服务的 B2C 模式,如亚马逊、速卖通,则属于 “零售业” 或 “互联网零售”。
海关统计体系通过特定监管方式代码区分跨境电商贸易形式,像代码 1210 用于保税仓备货模式(如天猫国际),代码 9610 针对直邮模式(如个人海外购) ,但这仅用于贸易数据统计。在联合国 ISIC 分类里,跨境电商活动也分散于 “零售业” 和 “信息服务业”。不过,部分城市如杭州、深圳已在地方统计年鉴中增设 “跨境电商” 专项,推动产业统计的发展。
三、产业链剖析:上下游协同的有机整体
跨境电商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环节。上游主要负责商品供应,包括生产商、品牌商和经销商。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资源,涵盖服装、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品牌商和经销商则通过精品品牌模式(如 Anker)或泛品铺货模式(早期亚马逊卖家常用),依据海外市场需求选品。
中游是产业核心,包含平台运营、营销推广、物流仓储和支付金融服务等。平台有综合平台(如京东国际)和垂直平台(如小红书) ,新兴的独立站和直播电商模式也在迅速崛起。营销推广借助 SEO、社交媒体广告和 KOL 合作等手段吸引消费者;物流仓储有邮政小包、商业快递、海外仓(如亚马逊 FBA)和中欧班列等多种方式;支付金融涉及跨境支付(如 PayPal)、供应链金融和外汇管理等。
下游主要是客户售后服务、线下零售商和经销商。售后服务包括退换货、多语言支持、法律合规等;数据分析与技术支持(如用户行为分析、ERP 系统、AI 算法)作为延伸服务,依托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也属于下游产业范畴。
四、产业类别:多元化模式满足多样需求
按交易对象属性,跨境电商平台分为 B2B、B2C 和 C2C 三类。B2B 在外贸中占主导地位,约为七成,代表平台有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B2C 以天猫国际、京东为代表,直接面向消费者;C2C 模式的速卖通、eBay 则为个人间的跨境交易提供平台。
按经营主体划分,有平台型、自营型和混合型。平台型靠抽取佣金和收取广告费盈利,负责交易撮合;自营型凭借产品买卖价差获利,品牌商对商流掌控力强,适合高周转非标品;物流分销型则由物流商承担采购、分销、仓配职能,在高 SKU 标品领域(如日用百货白牌产品)能发挥规模和价格优势。
五、现状与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下,全球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迅猛,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4.8 万亿美元。中国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2.6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8% 。国内跨境电商主体超 12 万家,产业园区超 1000 个,综试区达到 165 个,形成东部集聚、中西部崛起的发展格局。并且,国家政策持续支持,“跨境电商” 已连续 11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但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欧盟税务合规日益严格,美国关税频繁波动,增加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不过,AI、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产业带来新机遇。AI 可用于精准营销、智能选品和客户服务优化;区块链技术能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保障交易安全,推动产业生态重塑,助力跨境电商在变革中实现新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