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介绍:
一、题材概述
中国老龄化加速为养老产业带来巨大潜力,但人口代际差异驱使市场节奏分化,养老产业正处在黄金时代的黎明。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政策重心在于整体产业补短板,与代际转换趋势不完全契合,产业发展节奏需分门别类仔细判断。
具体来看,中国养老金体系日趋完善,养老金融市场大有可为;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市场时机未到,核心堵点是当前“50 后”消费能力不足。需观察人口形势和政策方向,预计养老金融先行爆发,养老服务与用品将逐步完善。
1、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养老产业空间可期
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进程继续提速。
按照联合国标准,60 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超过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意味着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2021 年末,中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 亿,占总人口14.2%,老年人口抚养比突破20%大关。中国总和生育率在2022 年下探至1.18,远低于2.1 的世代更替水平,同时人均预期寿命增长至78 岁,总人口增速远低于65 岁以上人口增速,老龄化进程继续加速。
根据联合国预测,中性场景下到2030 年,中国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58 亿,占总人口18.23%;到 2050 年,中国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3.95 亿,占总人口30.09%,远超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工业国老龄人口总和,成为拥有世界最大老龄群体的国家。
2)人口老龄化是养老产业基础推助,市场潜力在数十万亿量级
养老产业包罗万象,包括的产品和服务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可以分为养老金融、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和养老地产四部分。从老龄人口总量及其消费需求对市场潜力进行估算。
参考学者李军《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预测研究》以及吴玉韶《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的测算思路,利用老年人口、人均收入和消费倾向计算,预计2022 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突破10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8.3%左右;2030 年中国老龄人群消费潜力达到26.7 万亿元,到2050 年将攀升到106 万亿元。
基于日益庞大的老龄人口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养老产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潜力。
2、老龄趋势具有层次,产业发展存在节奏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三次“婴儿潮”,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层次。现代史一系列复杂进程,让不同成长背景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三次婴儿潮,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 万以上,分别是建国早期1952-1958 年出生的“50 后”(1 亿人)、“大跃进”之后1962-1975 出生的“60 后”和“70 后”(3 亿人),和改革开放以后1981-1997 年出生的“80 后和90后”(3亿人)。
遵循人口发展规律,三次婴儿潮期间的出生人口分别会在2010年代、2020-2030年代、2040-2050 年代相继步入老年期。
二、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政策重心在于整体产业补短板
养老产业大致分为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和养老用品三类。“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养老服务”列为三大扩内需方向之一。
养老金融重点强调老有所依,夯实养老财富储备,优化三支柱体系,助推财富管理发展;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篇幅最多,强调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等,补短板政策意图明确。
三、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市场时机未到,核心堵点是当前“50 后”老龄人群消费能力不足
从供给来看,老年用品发展滞后,养老护工、养老床位距离“9073”目标存在巨大缺口。但有效需求不足才是问题核心——当前老龄主力“50 后”收入来源主要是基本养老金和子女收入转移,整体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承担高品质老年用品和服务,无法推动市场有效扩容。
参考日本“段階一代”的养老产业发展案例,我们认为只有等到“60 后”和“70 后”完全步入老龄及其后数年,相关市场需求才会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