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样:多地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积极构建 15 分钟核酸“采样圈”,产业链公司打开成长空间
2022年5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会议,马晓伟讲话提及“健全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机制”。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中强调“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目前,上海积极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超9900个,其中5700多个点已开放运行,核酸检测能力达每天800万管以上。深圳社会面动态清零后,核酸检测成为常规措施,每3万人设置1个便民核酸采样点。北京、杭州、宁波、唐山等市要求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需要 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深圳、苏州等市要求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需要 72 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核酸检测常态化持续推进。
机构认为,常态化是核酸检测端的前移,是在我国“动态清零”整体防疫政策大背景下,同时考虑经济影响,通过一定的成本来避免可能造成的更大经济损失的防疫举措。
2022年5月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在全国铺开,尤其是大城市开始建立 15 分钟核酸“采样圈”,抗击这轮奥密克戎疫情已经迎来了隧道尽头的曙光。
从一些数据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积极作用已经开始显现。4月末以来,在各地因城施策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施被不断优化,助力复工复产。多数城市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后的一至两周,新冠感染者数量呈下降态势,拥堵延时指数回升。这也验证了常态化核酸通过预防式的大范围筛选,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抑制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扩散的较早阶段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助于降低经济所受的冲击。对比不同阶段推广常态化核酸的城市,在预防阶段推广的福州、无锡和绍兴等市,经济活跃度同比下降的幅度要小于推广较晚的杭州、深圳等地。
机构预计在不断优化的防疫策略下,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能够缩小约一半。传统的防疫模式以滞后型封控模式为主,在高传染性奥密克戎病毒的影响下,局部甚至全域封控的城市可能反复出现,对 2022 年全年 GDP 的冲击可能达 1.1%。相较而言,常态化核酸检测通过降低封控的概率把这一冲击缩小至0.6%。
核酸检测常态化后,机构认为相关受益领域主要有三类,采样点的设置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检测实验室(ICL)及加建产能带来的仪器设备需求,核酸检测试剂及耗材等。
在采样点的设置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各城市推出的“便民采样点”形式主要包括移动核酸检测车、移动式核酸采样亭、核酸采样小屋/工作站。分析师预计全国将共设置约32万个检测点(含已有的医院等)。
安信证券预计,如果国内全面推行核酸检测常态化,每月检测量将达到49.0-68.6亿人份,对应的市场空间为122.5-171.5亿元。其中,假设新一线城市的检测频率2天1检(动态48h),极端情况下假设新冠核酸混检定价降到2.5元/人份,经计算,每月检测量为21.6-28.8亿人份,对应的市场空间为54-72亿元。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