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硅:作为新一代硅料生产技术,颗粒硅用电成本仅为传统方法1/3,存在较大用电成本优势
颗粒硅,是硅烷法生产出来的颗粒状多晶硅
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主要为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法。西门子法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 生产柱状多晶硅。硅烷法是将硅烷通入以多晶硅晶种作为流化颗粒的流化床中, 使硅烷裂解并在晶种上沉积,从而得到颗粒状多晶硅。
颗粒硅(流化床法)相对于块状硅(改良西门子法)的主要优点:
1、质量方面:密度小&流动性好,利于CCZ(连续直拉)。目前后端硅片拉棒环节的主要技术为RCZ(单晶复投),是拉完一根再复投加料拉下一根;而CCZ(连续直拉)可以实现一边加料一边拉晶,能够节约加料时间且单晶的电阻率的一致性非常好。由于颗粒硅密度小且流动性好,因此相比于块状硅更适合CCZ。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因为CCZ是连续加料,前面残留的锅底料会影响到后面拉的品质,因此对总杂质含量要求很高,目前颗粒硅的纯度还达不到要求。
2、成本方面:电耗低、单位投资额少。目前改良西门子法每公斤耗电在60度,颗粒硅仅为20度,因此理论电耗仅为改良西门子法的1/3;此外,由于流程工艺相对更为简单,因此颗粒硅的单位投资额相对更少(采用6代线后可降至7-7.5亿/万吨),改良西门子法目前为10亿/万吨,因此相应的流化床法的折旧成本也比较低。二者共同导致颗粒硅的理论生产成本比块状硅要低。
颗粒硅相对于块状硅的主要缺点:
1、后端环节:含氢量高导致跳硅,会对拉棒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由于流化床法自身的生产工艺原因,颗粒硅中氢含量相比块状硅要高,在后端拉棒环节受热容易生产跳硅,即所谓的氢跳现象,从而对单晶炉热场的使用寿命和拉棒的稳定性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质量方面:含碳量高以及粉尘问题影响产品纯度。由于颗粒硅体积很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会撞击器壁从而损伤生产设备器壁。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设备的内衬多为坚硬的碳基材料(如碳化硅),但在生产过程中硅仍然会撞击器壁从而使得颗粒硅中含碳量较高。此外,颗粒硅表面积较大,导致其容易吸附更多粉尘。两个问题均会影响产品纯度,其中N型料对于纯度的要求更高,目前颗粒硅还满足不了这么高的纯度要求。
3、成本方面:目前稳定运行和产品一致性问题仍是制约降本的主要问题。虽然颗粒硅的电耗、单位投资额以及人工成本方面相比块状硅具有优势,但这只是理论情况。实际上,由于颗粒硅撞击器壁的问题,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颗粒硅的生产连续性较差,需要隔几个月就更换新的碳基内衬,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增加。此外,由于颗粒硅体积很小,目前成品中仍有较多粉状颗粒硅,属于废料,也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增加。因此,这两个问题是颗粒硅后续能否
成功降本的关键。
FBR颗粒硅采用硅烷流床法生产,仅保利协鑫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国内进行投入研发的企业如陕西天宏进展较为缓慢,仅保利协鑫取得技术突破,实现商业化生产,行业整体仍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保利协鑫是全球唯一掌握FBR颗粒硅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低成本、高技术壁垒构筑其核心竞争力。公司已有近十年颗粒硅运营管理经验积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技术,2017年收购美国SunEdison旗下的硅烷流化床FBR技术专利团队和设备,公司目前已拥有业内最一流的颗粒硅研发、生产团队。
2019年,公司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具备颗粒硅规模化生产能力,拥有年产6000吨颗粒硅的有效产能,并预计于2021年年初产能提升至10000吨。2020年9月,旗下江苏中能规划产能10万吨、首期5.4万吨颗粒硅扩产项目正式开工,首期5.4万吨颗粒硅项目规划总投资47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年产能扩至3万吨,2021年底年产能扩至5.4万吨。
2021年,江苏中能与无锡上机签订战略协议,拟共同投资建设30万吨颗粒硅研发及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180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设计产能拟为6万吨,拟投资总额36亿元。双方拟通过合资公司方式开展合作,江苏中能持股65%。此次战略合作协议有望进一步加速公司颗粒硅产能扩张进程。
12月24日晚间,光伏行业龙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发布消息称,将逐步开启旗下高纯晶硅项目技改检修暨有序减产的工作。此外有消息称,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也将同期进入减产检修工作。在今年光伏产业链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硅料龙头企业此次相继减产的行为受到市场关注。分析人士表示,龙头企业带头减产有助于缓解供需错配压力,且利好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随着落后产能的出清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光伏产业链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并迎来拐点。(证券日报)
在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宣布有序减产控产后,有消息称,另一家多晶硅巨头企业——协鑫科技也将于近日宣布有序减产。对此,协鑫科技方面回应称,公司坚定支持行业自律,有生产计划变动会及时公告。据披露,目前,协鑫科技产能为50万吨,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三家合计多晶硅产能超过160万吨。而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国内已投产的多晶硅产能约为260万吨。
12月24日晚间,头部硅料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公布减产控产计划。12月25日,两家企业向记者表示,此次减产控产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行业自律,同时也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公开数据,通威股份与大全能源的多晶硅产能合计达到120万吨,市场地位举足轻重。此前传闻中,数家企业已就产能达成配额协议,不过,此次两家企业称这一决策与传闻无关。据记者了解,另有头部硅料企业也在酝酿减产控产计划,并将于近日出炉。更多硅料企业的自律措施或在路上。(贝壳财经)
硅业分会:本周多晶硅n型产品价格稳定,p型产品价格略有下调。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2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00万元/吨,环比持平;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3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3万元/吨,环比下降0.87%。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6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65万元/吨,环比持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微信公号)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文称,本周多晶硅价格n型棒状硅、n型颗粒硅有小幅下跌。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3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01万元/吨,环比下跌1.72%。p型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69万元/吨,环比持平。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6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65万元/吨,环比下跌0.54%。就目前来看,硅料价格已突破全部在产企业成本线,正逐步逼近价格底部,原因如下:硅料虽有大幅减产,但供应减量仍低于预期。硅片开工率继续维持低位,且暂未有大规模囤货行为。从供需角度看,硅料价格仍未见底,但成本倒挂程度进一步加重,故硅料价格正无限接近底部。
晶澳科技消息,6月18日,晶澳科技副总裁、智慧能源平台总经理李栋,与泰国电力公司EGAT中国行团队在京举行座谈会,双方就组件业务以及项目开发、储能业务等多个领域展开会谈,针对泰国市场的未来合作达成了充分共识。EGAT中国行团队代表回顾了EGAT的发展历史与相关成果。他表示,EGAT愿意与晶澳科技及智慧能源事业部携手共进,围绕泰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协鑫科技公告,公司将与穆巴达拉主权基金探索潜在合作机会,在阿联酋当地建立具有全球及地区重要性的综合硅生态系统。协鑫科技董事局主席朱共山表示,携手穆巴达拉主权基金,为协鑫科技实现国际化战略增添了强大定力和坚定信心,未来公司将在阿联酋建设协鑫首个海外颗粒硅项目,助力阿联酋及中东国家依托高科技硅基材料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升级和转型革命。朱共山称,未来协鑫愿携手全球光伏产业中下游头部企业入驻阿联酋,共同为阿联酋新能源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作出贡献。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3月底以来硅料价格快速下降,当前除颗粒硅以外的其他厂商均已开始亏损现金成本。硅料价格下降主要系行业库存快速积累,截至5月24日硅料行业库存已经来到30.3万吨,对应硅料库存周期1.5个月,对应硅片库存周期2.4个月。基于过剩+价格压力,5月开始硅料企业停产检修、推迟投产情况显著增加。综合考虑硅料现有产能及检修情况,预计2024年硅料产量约为190万吨左右(此前预期全年产量230万吨),但即使当前行业检修、技改数量增加,今年硅料供给相对于需求而言依然较过剩,在需求端出现超出预期的非线性增长之前,预计硅料价格将长期处于L型底部稳定。
在引导产能有序发展方面,相关部门或将暂缓新增硅料产能审批,并正在考虑引导光伏产业已有产能质量提升的政策工具。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规范新增产能、提升产能技术水平的要求,与不久前召开的“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释放的光伏政策调整信号相吻合。该座谈会明确提出:“光伏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更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目前的行业问题,但也应充分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进一步采访了解到,在引导产能有序发展方面,相关部门或将暂缓新增硅料产能审批,并正在考虑引导光伏产业已有产能质量提升的政策工具。而这一方向也与昨日发布的《方案》中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上证报)
5月20日,晶澳科技与云南能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硅产业链、新能源电站、资本市场等业务领域,以股权合作、资源互通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期合作,打造云南硅光伏产业上下游发展标杆示范项目,共同促进云南省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实现硅光伏上下游产业链相互补充、相互联动,推动延链补链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云南省硅光伏产业链的一体化市场竞争力。
5月11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项目工程2024年第一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批次评标结果公布,共有8家企业中标,其中协鑫集成入围8GW N型标段招标,以第二中标候选人的身份斩获1.8GW N型招标份额。此次项目集采规模10547.49MW,其中N型采购规模9.5GW,占比超90%。值得一提的是,协鑫集成将推出光伏行业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光伏产业“碳链管理平台”,采用先进区块链技术来提升供应链管理,实现低碳优势的可追、可查、可信,推动整个产业链共同降碳,为全球提供更低碳的组件产品。(上证报)
“非理性下跌”已经成为多家机构对于近期光伏产业链价格走势的普遍看法。特别是在多晶硅环节,报价区间下限已探至4万元/吨以下,跌破绝大多数企业现金成本。而在产业链其他环节,跌破企业成本线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近期机构调研中,多家企业被问及对市场前景的看法。通威股份称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希望看到行业的平稳发展和市场的自动调节。晶科能源则表示,市场竞争激烈,产能出清会比大家想象的快一点。晶澳科技提到,当前行业处于底部已经形成共识,各环节盈利较难,公司已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证券时报)
5月7日,隆基绿能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晶硅电池效率新纪录与全新一代超高价值组件产品Hi-MO 9。Hi-MO 9组件基于高效HPBC 2.0电池技术打造,拥有更高发电能力、更低BOS成本和更高可靠性等核心优势,最高功率660W,转换效率高达24.43%。发布会现场,隆基公布了其研发团队刚刚创造的BC技术效率新纪录。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0%,再次刷新了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这是继2023年12月隆基创下HBC电池转换效率27.09%世界纪录后的再突破。在此之前,隆基已先后16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并成为晶硅单结电池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两大赛道电池效率世界纪录的“双料冠军”。 Hi-MO 9所搭载的HPBC 2.0技术基于BC技术平台,使用了隆基自有的高品质泰睿硅片,结合自研的复合钝化技术,对电池的光线吸收、光电转化和电流传输能力进行了大幅优化升级。在新一代高效发电技术的赋能下,Hi-MO 9组件全生命周期的发电效能和可靠性表现全面“起飞”,且拥有诸多发电“绝技”:包括无惧户外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甚至在光线辐照不均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高效发电。(上证报)
隆基绿能公司近日和硅料龙头协鑫科技签订了一份多晶硅料(颗粒硅)长期采购合同。根据目前的颗粒硅价格计算,该硅料大单的价值将超过200亿元。根据合同,至2026年年底前,隆基绿能及其关联公司将向江苏中能及其关联公司采购共约42.5万吨多晶硅料(颗粒硅)。(证券日报)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