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空间超万亿,未来随着政策推动、配套资金支持、自主研发技术与设备的提升,产业链公司将充分受益
生态修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工程措施和技术,对不同程度的功能缺失区(如盐碱地、荒山和棕地等)进行修复和恢复,以达到功能区功能和景观的恢复和提升,实现植被恢复、重建和水土保持的目标,最终达到人、景观与自然三者的和谐。具体分类:1、盐碱地修复;2、河道治理;3、湿地保护;4、荒山、矿山修复;5、高速两侧边坡修复;6、生态防护林建设;7、生态保护区恢复。
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此次普查旨在真实准确掌握土壤基础数据,以提升土壤资源质量和利用水平。回顾历史,我国分别1958年和1979年开展了第一、二次普查。 此次普查距离“二普”已超40年,全国土壤资源数据亟待更新。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数量、强度和土壤自身净化能力大小,当进入量超过净化力,会导致土壤污染。 污染物类型: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包括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 有机物包括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
土壤修复行业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检测机构、修复用剂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提供劳务、设备、化学药剂、检测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中游主要为土壤修复工程承包、工程施工企业,提供土壤修复场地前期调查、风险评估到中后期工程实施等服务;下游主要为具有土壤修复需求的企业以及市政单位等。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发布,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总体要求:全面查明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普查对象与内容:普查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普查内容为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等。其中,性状普查包括野外土壤表层样品采集、理化和生物性状指标分析化验等;类型普查包括对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挖掘观测、采样化验等;立地条件普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利用状况普查包括基础设施条件、植被类型等。
普查时间安排:
2022年,完成工作方案编制、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平台构建、外业采样点规划布设、普查试点,开展培训和宣传等工作,启动并完成全国盐碱地普查。
2023—2024年,组织开展多层级技术实训指导,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开展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建设,形成阶段性成果。外业调查采样时间截至2024年11月底。
2025年上半年,完成普查成果整理、数据审核,汇总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数据;下半年,完成普查成果验收、汇交与总结,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形成全国耕地质量报告和全国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
本次全国土壤普查旨在查明、收集我国土壤基础数据,调查土壤覆盖面极广、种类多,有望于“十四五“期间带动土壤检测行业需求大幅提升,同时拉动土壤修复行业景气度提升。
土壤修复技术按照处置场所,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按照“源途径-受体”控制方式,可分为污染介质治理、污染途径阻断技术和受体保护技术;按照修复技术原理可以分为生物、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未来的技术将以原位修复、污染介质治理、多种技术原理协同的综合治理为主。当前,异位修复技术占主导,但成本较高,未来原位修复技术将逐步替 代异位修复技术成为主流。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质量较差,工矿业废弃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根据2014 年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总污染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从污染分布情况看,长江三角区域、珠江三角区域、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的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的土壤重金属超标情况较为严重。
由于我国严峻的土壤污染情况,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巨大。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我国目前待修复工业污染场地有30-50万块,按照约300万/块的修复价格,仅工业场地修复的市场规模就高达1.5万亿元。除此之外,我国还有220万公顷的矿山污染地块和3.93亿亩的污染耕地待修复,若以完成目前全部污染地块的修复进行估计,土壤污染治理行业市场空间将超过7万亿元。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以高水平建设美丽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崛起。这份实施意见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大土壤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保障7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任务。(新华社)
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会议要求,要统筹推进农田建设年度重点任务,着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落实,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抓好黑土地保护工程、盐碱耕地改造提升试点、酸化耕地治理,推动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要维护好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把土地流转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要把握好工作时度效,真正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利民、富民、得民心的工程。(农业农村部)
8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主战场大安示范区的吉林省长岭县试验田举行的测产工作中,专家组实地测得:通过种植豆科饲草田菁并全量还田,当地土壤pH值由原来的10.14降低到9.57,提升土壤有机质10%以上,第一茬亩产新鲜饲草2.03吨,实现了重度盐碱荒地的有效改良。这一成果为我国盐碱地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奠定了绿色高效的生物改良技术基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央视新闻)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赵世新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专项行动,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上证报)
目前,湖南钱团间堤险情已初步控制。记者在距钱团间堤约50米处发现,原本紧实的土壤在缓慢渗水,局地土壤已变松软。此次管涌险情,水是从团洲垸方向越过大堤,从底部达到这里,不断往上渗水。智能巡堤无人机巡查时发现险情,随后多方力量参与救援。险情发现早,目前已得到初步控制。(央视新闻)
中办 国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提出,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聚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集成现有生态环境管理规定,精准编制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出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功能维护,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要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其他区域要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问题和风险突出的地方,要制定更为精准的管控要求。
《意见》提出,落实国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和政策要求,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保障条件好的地区科学布局、有序转移。强化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管理,推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改造。完善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污。衔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引导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传统产业功能空间有序腾退。优化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管理,鼓励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路径,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在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前提下,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项目建设。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新华社)
据证监会,下一步,证监会将从提高发现能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突出打防结合等方面综合施策,不断铲除造假滋生土壤,切实维护市场诚信基础,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一是完善线索发现机制,综合运用现场检查、年报监管、舆情监测等多元化线索发现渠道,加大对涉嫌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问题线索的排查力度,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二是对相关违法案件从重从快予以处罚,既要用足用好行政处罚的“财产罚”“资格罚”,又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衔接配合,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和个人一律移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继续推动健全民事赔偿机制,对投资者进行实实在在的补偿。三是坚持“一案多查”,全面排查涉案相关中介机构,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中介机构加大惩戒力度,督促其履行好“看门人”职责。四是注重惩防并举,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合防范打击财务造假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规范运作正向引导,实现标本兼治目标。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此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水利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据水利部最新监测成果,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8.35万平方公里,呈现了较好的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另一个趋势是水蚀风蚀“双减少”。(中新网)
为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提升国家土壤修复科技创新能力,第三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近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等参会,共商土壤修复关键议题。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主题为“绿色低碳修复,净土洁食居安”,为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认识和新成果的系统交流,展示土壤修复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和新论著,促进我国土壤绿色低碳修复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国内外交流合作提供平台。(新华社)
据生态环境部,9月25日,第九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京召开。双方一致认为,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的战略指引下,中欧环境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最新进展,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化学品管理以及加强务实对话与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①林业碳汇: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而造林和再造林(开发林业碳汇)是最便宜、易得的负排放技术。我国目前年均存量CCER交易规模约为9亿元,2030年潜在供给规模约为300亿元,需求规模有望超过100亿元。 ②6G:6G 的空天地一体网络架构将以地面蜂窝移动网络为基础,结合低轨道通信卫星的特点,通过多种异构网络的深度融合来实现海陆空全覆盖,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③光弘科技: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已成功进入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大陆、日本电装的供应链体系,为包含宝马、奥迪、大众、日产等知名汽车品牌提供汽车电子部件制造服务。
7月25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会议指出,要持续强化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统筹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要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抓好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落实落地,在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基础上,以更大力度做好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要切实做好汛期水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要落实安全责任,坚决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