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奶粉):乳制品已成为日常生活必须品,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原奶因保质期短本身为非贸易品,全球的乳制品贸易主要是工业奶粉(俗称大包粉,可替代部分原奶制作下游乳制品,可近似理解10吨原奶生成1吨奶粉)和干乳制品。大包粉加水后再次制成的叫做复原乳。国内大多酸奶和鲜奶使用的是这种复原乳(营养价值与原奶直接使用差异不大,但是经过多次高温灭菌过程)。
UHT奶(高温灭菌奶,即市面上最常见的牛奶产品)因保质期长,有少量贸易。这些可贸易品会对全球乳品价格周期的一致性产生一定影响。
全球来看,全球乳制品贸易折合原奶占比约9%,从价格周期来看,全球表现出一致性,但由于很多原奶产品无法被替代(最典型的是保质期短的巴氏奶,适合本地牧场,本地生产配送),各地区受资源禀赋影响原奶价格又有一定差距(新西兰成本最低,欧美次之,中国最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盟(30%)、美国(19%)、印度(13%)是原奶最主要生产国。从乳品贸易的角度来看,新西兰(产能的95%都出口,乳制品是该国主要出口品)、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是主要出口国;中东、非洲、亚洲和俄罗斯是主要进口区域,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
1、液态奶:增长点在高端产品、具有差异化的新品类,以及针对三四线及城镇乡村的渠道渗透。但普通白奶需求增长没什么亮点。牛奶饮品和常温奶2017年的增速分别为-11.5%和2.4%
2、酸奶:低温巴氏奶和酸奶(常温、低温以及乳酸菌饮料)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东方证券预测到2020年,常温酸奶规模将超过400亿元。高速增长的原因包括:1)中国乳糖不耐症人群比例高,酸奶基本不会产生乳糖不耐的症状,受众面广;2)与蛋白饮料相比营养成分更高,性价比高,是对高端白奶的突破;3)运输突破冷链限制,易于渠道下沉;4)城镇化率提高乡镇乳制品消费向酸奶倾斜。
3、奶粉:维持较快增长,需求与新生人口增速高度相关。2006-200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规模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2009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销售规模同比增速下降至15.8%。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其中二孩占50%,但相比2016年1786万的出生人口数字相比有所下滑。到2020年之后, 0—3岁的孩子数量将呈下降趋势。中国婴儿奶粉市场将因此受到影响,市场随之将进入新的竞争阶段。2018年,是配方注册制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中国乳业无疑将进入大整合、大转型、大发展时代。
从国际经验来看,原奶周期平均是3.3年,相对稳定。中国原奶生产的周期一直是:奶价上涨—奶牛存栏大增(2年)—生鲜乳供应增加—奶价下跌—奶农淘汰奶牛—生鲜乳供应减少—奶价上涨。同时,在乳品产业链中也存在“牛鞭效应”,会过度扩大和减小库存,增加周期的波动性,农民或者牧场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加剧这个周期。
11月27-28日,全国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工作,分析当前消费形势,交流经验做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办好促消费活动,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竞争趋缓或带动乳企盈利水平提升。
当地时间11月24日获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共卫生部门表示,在Raw Farm公司生产和包装的生牛奶零售样本中检测到禽流感病毒,该州已向消费者发出警告避免食用同一批次的生牛奶。据了解,根据加州要求,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弗雷斯诺县的公司应主动召回受影响的产品,任何拥有该产品的消费者都可以从产品的最初购买地申请退款。此外,产品零售商也已收到要求将受影响产品下架的通知。(央视新闻)
ID | 股票名称 | 涨幅% | 现价 | 换手率% | 总市值 | 炒作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