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税战成为企业,尤其是涉及跨境业务的企业,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美国向全球发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并宣布将取消跨境小包裹小额免税政策,引发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动荡,让不少跨境电商玩家出现了紧张和焦虑的心情。物流成本上升、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稳定性下降,都是未来潜在的问题。
然而,一切都要拿数据说话。据某B2B跨境电商平台的统计,近期该平台在多国显著增长,97个国家交易额增速超过100%,而且单日交易额出现大幅增长,增长的背后主要来自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
而在资本市场上,跨境电商板块也迎来了一波大涨。比如天元股份(003003)直接迎来了三个涨停,三木集团(000632)、跨境通(002640)等玩家也迎来了大涨。似乎关税对跨境电商玩家的影响不是很大。

天元股份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那么,在当下的关税政策下,跨境电商玩家究竟何去何从,谁能够异军突起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01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近些年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趋势,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6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以上。如果按照地区来看,东南亚成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

跨境电商业务规模(来源:Statista)
当我们把跨境电商产业链拆开,上游主要是品牌商、供应商等。在笔者看来,品牌商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设计,而经销商主要掌握店铺的运营能力,大家各有各的侧重。而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在总成本的20%以上(例如B2C业务)。
中游则是独立第三方平台,我们耳熟能详的亚马逊、Shein,都在这个环节。从近一年情况看,亚马逊开始使用了低价竞争策略。比如通过流量分配、奖惩制度等推动商家践行“最低价”策略。要知道,之前亚马逊都是走高端市场定位,凭借完善物流体系获得了一众品牌商的信任。

跨境电商产业链(来源:中邮证券)
02
从去年玩家的业绩情况看,还是收获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也有玩家遭遇了瓶颈。
以安克创新(300866)作为中国跨境电商的先锋,早期也是靠国内供应链的“性价比优势”,从电池代工业务做起,赶上了跨境电商的浪潮,成为了亚马逊平台上最热的品牌之一。去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9%和21%,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了95%。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2022-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下行的背景下,还是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净利率一直能保持在9%左右。背后增长的逻辑是利用了轻资产运营模式,且研发投入很高(远高于同行业)。

主要跨境电商玩家业绩
(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除此之外,华凯易佰(300592)去年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了38%,但是归母净利润却下降了48%。从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实现跨境电商业务增长,比如去年斥资7亿元人民币收购通拓科技100%股权。
要知道,华凯易佰与通拓科技均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佼佼者。通拓科技主要是通过亚马逊、速卖通等第三方平台,采用买断式自营和代理分销的方式向国外C端消费者提供产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拓科技合计三年亏损了超过10亿元。华凯易佰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50%。而此次收购后的整合工作,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通拓科技主要业绩(来源:年报)
03
而从跨境电商的下游消费市场看,北美市场是跨境电商出口最大目的地。其中去年北美电商市场的规模突破了1.1万亿美元。目前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个挑战,笔者认为,一方面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供应链(比如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建立生产基地),积极拓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另一方面,转向海外仓模式,通过提前备货和本地发货来降低关税成本。
而从笔者了解,目前大部分我国的卖家都有提前3-4个月的库存。在此期间,玩家们不会真正受到加征关税影响,实际的关税影响落地大概要等到接近半年之后。
而就好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关税调整其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够加快我国出口市场从“单一依赖”向“多元生态”的布局。长期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可能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从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型,从而促进支付体系的多元化,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
虽然这个过程中短期内会有镇痛,但也会倒逼企业向“质量竞争”转型。通过提升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毛利率等方式应对潜在外部风险,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是一条很好的“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