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发布《中国汽车车联网技术与数据趋势月度监测报告(2025年4月版)》。
01
2025-2030年车路云一体产值增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8.8%
2024年7月,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20个城市(联合体)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为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进入加速期。以北京为例,到2024年已累计完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3.0建设,覆盖城区600平方公里,落地八大场景;2025年正推进4.0阶段建设,基于行业 动态 静态交通数据,进行路口分级分类,持续优化建设方案。
又如武汉,截至目前东风、百度、小米等27家企业累计投放1100辆自动驾驶车辆,智能网联开放测试道路达3487km,自动驾驶里程超6900万km,涵盖共享出行、公交接驳、清洁环卫、物流配送等15个应用场景。
根据2025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发布的《车路城协同发展报告及标杆案例》,预计2025年和2030 年,“车路云一体化”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将分别达到 7295 亿元和 2582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8.8%。

来源:佐思汽研《中国汽车车联网技术与数据趋势月度监测报告(2025年4月版)》
02
多路径并行推进车路云一体规模落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特聘专家赵泽生指出,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壁垒正在逐步消解,融合趋势不断加快。但在落地过程中,产业实践并非一条路径、一种标准,而是呈现出多种形态、多条路线并行推进的态势。

来源:佐思汽研《中国汽车车联网技术与数据趋势月度监测报告(2025年4月版)》
01
中国移动依托算网资源赋能车路云一体化
中国移动聚焦融智需求,推动 5G C-V2X 融合、车-路算力融合、车城云 - 车企云融合、人车家融合 “四融合” 方案。
一是5G C-V2X融合,以5G打底融合C-V2X组网的模式,提供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服务。
二是车路算力融合,重点在于实现泛在融合、多级协同的算力基础设施。
三是车城云-车企云融合,通过OneTraffic 平台融通云算、数据、模型能力。
四是人车家融合,将产品、渠道、运营打通,为车主提供全面、便捷服务。
基于“四融合”方案,中国移动已支撑16城“车路云一体化”城市试点,包括上海、南京等。

来源:中国移动;佐思汽研整理
02
中兴通讯“通感智算“融合助力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建设
中兴通讯副总裁陆平表示,车路云一体已进入规模推广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车载终端渗透率低、道路网联化覆盖率低、车路云数据安全和价值挖掘不足等。
针对车载终端渗透率问题,中兴推出自研S1双模芯片及ZM9300模组,支持5G与C-V2X双模通信,可降低路口设备成本24%以上,实测端到端时延低至70毫秒,已在上汽、广汽等车企规模化应用。
中兴自研的“新支点操作系统”,打通车载、路侧与云端系统底层架构,保障通信、感知、计算高效协同,已通过国家首批测评。
面对数据流通与安全挑战,中兴推出“数字星云”平台,其交通行业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在武汉等地落地测试。数字星云平台与星云大模型,则可打通车、路、云数据流,支持交通流量预测、拥堵分流等场景,提升车路云协同效率。例如,在武汉试点中,星云平台通过数据空间解决方案优化了60km/h的自动驾驶场景。
在数据价值挖掘上,中兴构建“行业知识平台 视觉智能平台”双引擎,依托CV视觉大模型赋能视频分析,并开放AI基础设施助力合作伙伴开发智能体应用。

来源:中兴通讯;佐思汽研整理
03
蘑菇车联基于AI大模型推动车路云一体落地
2025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蘑菇车联副总裁欧阳华洲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面临基础设施协同难、数据质量不足、应用场景碎片化等挑战,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MogoMind成为破局关键。
MogoMind大模型具备“深度认知、全局感知、实时推理决策”三大核心能力,能够对物理世界进行精准感知与深度认知,串联起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元场景,能实现“车-路-云”系统的智能协同。
截至目前,蘑菇车联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10余个城市落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涵盖城市主干道、高速路、赛事场馆等多场景。

来源:蘑菇车联;佐思汽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