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板块在资本市场上迎来了大涨,那就是5G板块。比如为客户提供5G基站天线的硕贝德(300322),以及射频微波MLCC产品应用于5G基站的达利凯普(301566),都获得一波涨停。

硕贝德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5G能够大涨,主要在于背后政策的支持和商业化的应用。政策方面,相关单位准备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覆盖广度,实施“5G 工业互联网”行动。除此之外,官方还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经营电信业务。
这样一来,无疑会更增加这个市场的活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五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
而这些年5G基站的建设整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截止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的5G基建已经接近440万个。前两个月我国的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8.2%,可以说是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
而随着这些年新场景、新业务、新需求的不断涌现,业界逐渐掀起了一波5.5G(5G的进阶版)的浪潮。而在去年年中,中国移动(600941)表示启动5.5G建设,首批实现在100个城市实现5.5G商用。
那么,目前5.5G的商用进行到什么地步了,国内玩家能否在这个领域实现业绩突破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01
一般来说,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生命周期是十年,在此期间通常会出现一个新的技术标准来进行过渡。而5.5G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5G向6G演进的关键阶段。
相较于5G,5.5G上行和下行速率上提升10倍,实现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同时还能够做到毫秒级时延,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5.5G核心指标(来源:招商证券)
光说性能提升你可能不会切身感受。举个栗子,就在去年,华为发布面向Net5.5G的星河AI网络,这可将断纤导致的路径优化时间从过去的5天缩短到分钟级。据笔者了解,已有全球20多个国家的40多个运营商客户在加速星河AI网络部署。
而对于5.5G来说,寻找业务场景是非常重要的。以最近爆火的低空经济为例,5.5G凭借通信感知一体化能力,能为低空经济的稳定通信、安全监管等提供全面保障。
此外,其带来的更高的速度、更低延迟的网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扩展现实、裸眼3D、无人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就在去年,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胜利油田三号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这对海上平台数字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而就在前不久,深圳电信携手华为建成全国电信系统最大规模的5.5G网络,已在深圳全市部署超过4000个5.5G基站,网络覆盖人口超过了1000万人口。而且,深圳已有10条地铁线成为电信5.5G网络覆盖线路,覆盖率已经超过了80%。
由此来看,5.5G在深圳的商业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02
从5.5G这个领域的玩家来看,大部分玩家还在未雨绸缪,为下一代技术做好充足准备,但也有玩家处于观望阶段。
如果我们把5.5G的产业链拆开,你会发现其相较于5G带来的产业链升级主要在高频段。因为高频段需要做硬件升级,即通过芯片及元器件的改进来实现高频段的提升,通过下游配套软件升级以及应用场景的赋能来释放5.5G的潜能。

5.5G产业链(来源:华鑫证券)
从政策端来看,毫无疑问,从2023年底开始,官方就表示要前瞻布局5.5G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品研发,加快推进产业成熟。除了华为和三大运营商之外,不少上市公司也在各自领域助力5.5G。
比如硕贝德就表示公司天线产品可应用于5.5G领域,比如公司是华为Mate70手机LCP天线的供应商之一,并且也涉及到5.5G解决方案。但从公司去年的业绩来看,虽然归母净利润上涨了67%,但是目前依旧亏损6480万元(已连续亏损三年)。

硕贝德业绩情况
此外,武汉凡谷(002194)长期为华为提供基站射频器件及子系统,包括滤波器、双工器等关键产品,最近也表示相关产品可满足客户端5.5G相关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需求。看来,产业链上的玩家们都在积极满足华为5.5G的技术要求。
03
但是,虽然5.5G性能优异,也有玩家仍然在观望5.5G产业化情况。
比如不少手机玩家认为目前的手机上网速度基本已经可以满足多数人的需求,单纯的说5.5G速度反倒只会让其看起来像是“噱头”,用户主动升级的意愿也在下降。除此之外,5.5G套餐费用的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就在这个月初,苹果成为了5.5G的一员,其全面更新iOS 18.4系统,搭配该系统的iPhone 13系列及之后的iPhone将支持5.5G,下行支持10Gbps,上行支持1Gbps。
从笔者观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没有大流量要求,或者不是极速发烧友,目前的5.5G,还稍显鸡肋。
未来5.5G如何发展,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上的玩家齐发力才可以,尤其是下游的应用场景落地,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