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2.7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另外,每周一、周三晚上20:00~21:00举办VIP复盘网线上实战课,由具有15年私募基金实战经验,精通龙头、短线、中长线等各种模式,熟悉游资操作的竹炜老师给家人们实战复盘,并讲解操盘技巧,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请家人们快速联系客服报名!!!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军工:十四五收官,民族复兴的坚实后盾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九方金融研究所;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军工:十四五收官,民族复兴的坚实后盾

时间:2025-04-17 17:20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九方金融研究所;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一、军工行业的重要性与“十四五”规划概览

军工行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柱,也是民族复兴的坚实后盾。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的持续紧张,如俄乌冲突、印太战略升级等,各国军费开支显著增加,中国亦面临复杂的安全环境压力,亟需强化国防实力以维护主权与战略利益。
军工行业通过技术突破,特别是在导弹、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成为大国博弈的“硬实力”基础。
“十四五”规划期间,军工行业以战略目标牵引,强化国防现代化建设,推动装备代际升级。
技术创新驱动方面,规划强调军事智能化、信息化与装备体系化,新质生产力成为核心驱动力。同时,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生态,通过推进军工央企资产证券化与国企改革,提升效率。
军民协同发展方面,规划鼓励“大军工”模式,拓展全球竞争力。面对国际变局,军工行业通过扩产和技术自主可控,保障战略自主。

二、军工行业现状与趋势
军工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共同驱动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智能化、无人化、体系化成为核心竞争维度,军民融合与全球市场拓展将决定行业天花板的高度。
市场规模‌:2025年全球军贸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0亿美元,中国占比14.3%。国内军工行业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其中军工电子、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等贡献超60%增量。
增长驱动‌:政策端订单集中释放,技术端AI、量子技术等推动装备升级,国际端美国军费刺激全球军备竞赛,中国军贸出口逻辑强化。
未来趋势‌:传统装备增速稳健,新兴领域增速超20%。军民协同方面,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打开增长“第二曲线”。全球竞争中,中美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中国在部分赛道已形成领先优势。

三、重点细分领域分析
大飞机‌:C919订单突破千架,国产化率提升,带动航发、航电产业链发展。未来5年,民机领域年均增速15%,军用运输机列装加速。
远火‌:精确制导主导增量,智能化弹药、高超声速技术成主流。中国远程火箭炮射程覆盖广,精确制导弹药占比高,出口市场增速显著。
军舰‌:海军装备升级加速,电磁弹射技术突破。055型驱逐舰、福建舰航母列装加速,无人舰艇、核动力潜艇成为重点。
六代机‌:中美技术竞速,中国歼-20已列装,下一代战机进入原型机阶段。全球六代机研发投入巨大,中国占比约25%。
卫星互联网‌:抢占近地轨道资源,中国“G60星链”计划发射超万颗卫星。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巨大,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加速融合。
低空经济‌:无人机出口占全球市场30%,eVTOL进入适航审定阶段。低空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无人机产业链复合增速高。
深海装备‌:战略资源争夺与技术突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度突破7000米。深海装备市场规模扩大,声呐系统、耐压材料需求占比高。
军工数据链与信息支援‌:智能化战争核心,数据链实现三军互联,AI指挥系统实战化应用。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量子通信、认知电子战技术突破。

四、产业链分析
中国军工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应用三大核心环节。上游关键材料与元器件由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发集团等提供;中游制造涵盖航空、船舶、导弹与航天等领域,由中航工业、中国船舶集团等企业主导;下游应用包括主战装备总装和军民融合应用,如中航沈飞中国卫星等企业。十大军工集团通过垂直整合与专业化分工,形成闭环生态,强化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正文】
一、军工行业对国民经济对内对外都至关重要
1.军工行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主要体现:
1)国家安全保障,中国海外巨额利益需要保障: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如俄乌冲突、印太战略升级),各国军费开支显著增加,美国军费占GDP超3%,中国亦面临安全环境压力,亟需强化国防实力以维护主权与战略利益。
军工行业作为国防现代化的核心支撑,直接决定装备自主化与战备能力,尤其在导弹、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成为大国博弈的“硬实力”基础。
2)经济与科技双驱动:军工行业通过技术外溢推动民用领域创新,如卫星互联网、AI融合、商业航天等新兴方向,形成“军民协同”增长模式,助力产业链升级。
同时,军贸出口成为新增长极,中国凭借高性价比装备在国际市场逐步扩大份额,分摊研发成本并提升全球影响力。
3)政策与内需共振:国内“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叠加建军百年目标,订单加速释放,政策推动装备更新与国产替代,行业进入高确定性发展周期。此外,低空经济、无人装备等新质战斗力需求激增,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
4)抗风险与战略自主: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等外部冲击,军工产业链自主可控性强,需求刚性与内需占比高的特点使其具备较强抗波动能力,成为经济“安全垫”。
军工行业不仅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柱,更是技术突破、经济转型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其重要性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愈发凸显。
2.军工行业“十四五”规划:
1)战略目标牵引,强化国防现代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通过顶层设计加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推动装备代际升级。
例如,航空领域执行率较高,歼-35A等新一代战机量产,导弹领域需求恢复加速,订单逐步释放。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年,政策倒逼订单集中兑现,行业进入业绩确认高峰期,为估值修复奠定基础。
2)技术创新驱动,培育新质战斗力。规划强调军事智能化、信息化与装备体系化,推动AI、卫星互联网、无人系统等前沿技术与军工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如高端芯片、数据链、仿真技术)成为核心驱动力,助力构建“低成本、可持续”的作战体系,提升战场效能。
同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被纳入国家战略,形成万亿级增量市场。
3)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生态。规划要求推进军工央企资产证券化与国企改革,通过科研院所改制、核心资产注入、市值管理等措施提升效率。
2024年中央推动央企重组整合,军工板块成为改革重点,民参军企业收入占比增至25%,但需通过技术整合提升盈利能力。
4)军民协同发展,拓展全球竞争力。规划鼓励“大军工”模式,推动军贸出口与民用技术转化。
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突破千架,军贸逻辑强化(如歼-10C出口),叠加关税扰动下内需占比高(超70%),行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5)应对国际变局,保障战略自主。面对地缘冲突加剧与大国博弈,规划通过扩产和技术自主可控(如复材、高端电子器件国产化率超90%),降低供应链对外依赖。
2025年军费预算达1.78万亿元,同比增7.2%,占GDP比重提升至1.27%,为装备采购和技术研发提供资金保障。
总结:“十四五”规划通过目标牵引、技术革新、体制改革与全球化布局,推动军工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安全保障、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柱。
其指导意义不仅在于短期订单释放,更在于构建长期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
3.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与战略博弈的核心支柱,其作用愈发凸显。
当前国际格局呈现三大特征:大国竞争白热化(美国将中国列为“唯一全面竞争对手”并征收145%关税)、地缘冲突复杂化(如美方试图通过军事手段介入巴拿马运河控制权,遭中方坚决反对)。
以及技术革命与军备竞赛交织(美国提出创纪录的1万亿美元国防预算,加速推进核武器、第六代战机及导弹防御系统等超级项目)。在此背景下,军工行业的后盾作用体现在以下维度:
1)国家安全屏障:面对美国在印太地区军事存在预算增加12%、扬言武力介入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主权争议等威胁。
中国军工行业通过高超音速武器、反舰弹道导弹等非对称优势装备,筑牢国防底线,确保战略通道自主可控(如卫星互联网与北斗系统保障通信安全)。
2)经济与科技双轮驱动:美国军费扩张刺激全球军备竞赛,2023年全球军贸市场规模达6320亿美元,中国以14.3%的市占率稳居第二,无人机出口占比超30%。
军工技术外溢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万亿级民用市场发展,形成“军民协同”增长极。
3)战略自主与抗风险能力:美国对华关税政策与供应链脱钩企图,凸显军工产业链内需占比超70%的优势。通过复材国产化率超90%、高端电子器件自主可控等,军工行业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的“安全垫”。
4)规则博弈的硬实力支撑:在中美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博弈中,中国运用法律与市场规则维护战略资产,反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的霸权行径,军工实力为外交博弈提供底层威慑。
军工行业不仅是应对“新冷战”式围堵的盾牌,更是技术突破、经济转型与国际规则重构的引擎。
其发展深度绑定国家命运,在捍卫主权、突破科技封锁与重塑全球权力结构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军工行业现状
1.军工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共同驱动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未来,智能化、无人化、体系化将成为核心竞争维度,而军民融合与全球市场拓展将决定行业天花板的高度。
1)当前规模:
2025年全球军贸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0亿美元,中国占比14.3%(无人机、导弹出口主导)。
国内军工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其中军工电子、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贡献超60%增量。
2)增长驱动:
政策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动,订单集中释放(导弹、电子战设备需求激增)。
技术端:AI、量子技术、高超声速武器推动装备代际升级,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5%。
国际端:美国1万亿美元军费刺激全球军备竞赛,中国军贸出口逻辑强化(性价比优势 地缘需求)。
3)未来趋势:
结构性增长:传统装备(舰船、战机)增速5%-8%,新兴领域(卫星互联网、AI军事应用)增速超20H。
军民协同: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民用市场打开军工增长“第二曲线”,2030年军民融合产值占比或超30F。
全球竞争:中美在六代机、高超声速武器、量子雷达等领域的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中国在部分赛道(如无人机、电子战)已形成领先优势178。
2.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技术突破及政策导向,军工行业正从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化、体系化方向转型,各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
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政策支持明确、出口潜力大的细分赛道,如卫星互联网、军工数据链、六代机产业链等领域。
1)大飞机:军民融合驱动万亿市场
现状: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突破千架,2025年产能提升至50架/年,国产化率从60%提升至80%(复材、航电系统突破显著)。C929宽体客机进入详细设计阶段,瞄准国际长途航线市场。
市场规模:2025年民机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军用运输机(如运-20)需求同步增长,带动配套航发、航电产业链发展。
趋势:未来5年,民机领域年均增速15%,军用运输机列装加速,航发国产化(如长江-1000A)将成核心突破点。
2)远火(远程火箭炮/导弹):精确制导主导增量
现状:中国远程火箭炮(如PHL-191)射程覆盖500公里,精确制导弹药占比提升至70%;东风系列导弹形成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市场规模:2025年全球精确制导武器市场规模达12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20%,出口中东、北非市场增速显著。
趋势:智能化弹药(AI目标识别)、高超声速技术(如DF-17)将成主流,伺服控制系统精度要求达微米级。
3)军舰:海军装备升级与蓝海战略
现状:2024年船舶板块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8.33%,055型驱逐舰、福建舰航母列装加速,电磁弹射技术实现突破。
市场规模:中国海军装备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2800亿元,占军工总市场20%,舰载电子战系统、综合电力推进需求激增。
趋势:无人舰艇(如JARI-USV)、核动力潜艇(09Ⅴ型)将成为重点,2030年前新增航母2-3艘。
4)六代机:中美技术竞速
现状:美国加速F-35升级与B-21隐身轰炸机量产;中国歼-20已列装200架,下一代战机(可能命名歼-XX)进入原型机阶段,重点突破变循环发动机与全向隐身技术。
市场规模:全球六代机研发投入超2000亿美元,中国占比约25%,航发、机载雷达(氮化镓技术)产业链受益显著。
趋势:AI辅助空战系统、无人机僚机协同作战(“忠诚僚机”概念)将重塑空战模式。
5)卫星互联网:抢占近地轨道资源
现状:中国“G60星链”计划2025年发射超1.4万颗卫星,航天科技、科工集团主导低轨星座建设,星载相控阵天线、激光通信技术突破显著。
市场规模:2025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中国占比18%,卫星制造与地面设备环节增速超30%。
趋势: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加速融合,卫星互联网在应急通信、物联网领域应用爆发。
6)低空经济:eVTOL与无人机革命
现状:无人机出口占全球市场30%(翼龙、彩虹系列主导),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进入适航审定阶段,深圳、合肥试点低空物流网络。
市场规模: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无人机产业链(动力电池、飞控系统)复合增速25%。
趋势:城市空中交通(UAM)、无人货运将成为军民融合新场景,反无人机技术同步升级。
7)深海装备:战略资源争夺与技术突破
现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度突破7000米,无人潜航器(如HSU-001)列装海军,深海采矿机器人进入试验阶段。
市场规模:深海装备市场2025年达800亿元,声呐系统、耐压材料(钛合金)需求占比超40%。
趋势:海底观测网、深海空间站(2030年建成)推动海洋资源开发与军事部署。
钛材:西部材料西部超导宝钛股份长盈通
锻造:三角防务
分系统:中国海防中国动力海兰信中科海讯中远海科(软件)
总装: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
可燃冰与海上钻井平台:油服等
8)军工数据链与信息支援:智能化战争核心
现状:数据链(如Link-16国产化版本)实现三军互联,AI指挥系统在朱日和演习中实战化应用,电子对抗装备出口北非、中东。
市场规模:军工信息化市场规模2025年突破1万亿元,军事通信、指挥控制占比55%。
趋势:量子通信、认知电子战(AI动态频谱对抗)技术突破,军用云计算平台(如“神威·太湖之光”适配)加速部署。
3.产业链分析:中国军工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应用三大核心环节,各环节与十大军工集团的分工协作关系如下:
1)上游原材料
关键材料与元器件:
核工业:中核集团(核燃料、铀矿采冶),旗下中核科技(阀门及核级材料)。
航空材料:中国航发集团(高温合金、钛合金),光威复材(碳纤维)。
电子器件:中国电科(高端芯片、FPGA),航天科技(卫星用氮化镓器件)。
特种装备基础件: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种钢材、装甲材料),中国电子(网络安全核心元器件)。
2)中游制造
分系统与配套设备:
航空领域:中航工业(航电系统、发动机叶片),航发动力(涡扇发动机总成)。
船舶领域:中国船舶集团(动力系统、舰载雷达),中国动力(舰用综合电力系统)。
导弹与航天:航天科工(导弹制导系统),航天电子(卫星载荷)。
关键部件集成:
中国电科(雷达、数据链),海康威视(军用光电设备);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轻武器、装甲车辆传动系统)。
3)下游应用
主战装备总装
航空:中航沈飞(歼-20/歼-35总装),中航西飞(运-20/C919机体)。
海军:中国船舶(航母、核潜艇总装),中船防务(驱逐舰/护卫舰)。
陆军:内蒙一机(主战坦克),洪都航空(教练机/无人机)。
军民融合应用
卫星互联网:中国卫星(低轨星座),航天科技(G60星链);
低空经济:中直股份(直升机)、亿航智能(eVTOL)。
4)十大军工集团产业链定位:
航空工业集团:覆盖军机全产业链,从复材(上游)到整机(下游)。
航天科技/科工:聚焦航天器与导弹系统,上游材料依赖中国电科,下游应用延伸至卫星通信。
船舶集团:以舰船总装为核心,中游配套动力系统(中国动力),上游材料与中船船舶协同。
核工业集团:从铀矿(上游)到核电站/核潜艇(下游),中游反应堆技术自主化。
十大军工集团通过垂直整合与专业化分工,形成“材料—部件—总装—应用”的闭环生态,同时依托军民融合拓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强化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