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体验VIP
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6.4.7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 / vip.fupanwang.com

扫码VIP小程序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当百济、信达、科伦博泰坐到一起,中国创新药的未来如何书写?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E药经理人;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当百济、信达、科伦博泰坐到一起,中国创新药的未来如何书写?

时间:2025-09-25 21:31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E药经理人;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产业完成了一场“质的飞跃”。从最初依靠仿制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如今不断产出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原创分子,中国医药企业已经从“追赶者”走到“并跑者”的位置。2020年以后,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步伐显著加快:已有十余款中国原研药物在美国或欧洲获批,超过百余个产品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
这背后,是政策、资本与人才三股力量的叠加:
在政策层面,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保目录谈判、集采与创新导向的组合拳,让企业在“合规”和“激励”之间找到平衡。
在资本层面,一级市场的高额首付款、里程碑交易让Biotech得以承接长周期研发投入,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交易额最高的创新药市场之一。
而海归科学家带来前沿思路,提供了人才层面的智力支撑,本土临床资源加速转化,让“实验室发现—临床验证—产业转化”链路的效率不断提升。
然而,当国内市场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新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中国创新药能否真正走出国门?未来十年,能否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这样的背景下,2025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即将于10月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与E药经理人联合主办,汇聚政产学研投多方领袖,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等千亿市值企业代表出席并共同探讨“中国创新药的下一个十年”。
全球格局重构:中国创新的角色跃迁
回顾全球医药创新史,早期“重磅药王”几乎都出自跨国药企(MNC)。辉瑞的立普妥、罗氏的赫赛汀、BMS的O药,这些产品不仅改变了疾病治疗格局,也奠定了跨国药企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但过去十年间,制药行业的创新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是“大公司内部研发→研发成功→全球商业化”的单一线条,而是演变为一个由Biotech、跨学科技术、区域集群共同驱动的复杂生态。
传统MNC的研发效率在上世纪末进入瓶颈期:研发成本不断攀升,新药产出却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大量由科学家创业建立的Biotech公司开始崛起。这些企业体量小、机制灵活,敢于在前沿靶点、全新机制和高风险领域投入,成为真正的“源头创新者”。
而新一代技术的涌入正在改变药物研发的方式。最为显著的技术演进便是AI与大数据:AI在分子筛选、蛋白质结构预测、临床试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DeepMind 的 AlphaFold 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的突破,使新药靶点发现进入“加速时代”。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中国从“边缘市场”迅速进入全球视野。以ADC为例,2015年全球仅有少数在研项目,而截至2025年,中国在研ADC管线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多款国产ADC进入国际临床Ⅲ期试验。双抗、CGT、小核酸等领域,中国的临床推进速度同样加快。
跨国药企的战略选择也印证了这一点:BD交易:辉瑞与三生制药12.5亿美元的双抗授权,刷新了本土项目的预付款纪录;诺华、阿斯利康、礼来等多家MNC频繁投资中国Biotech,形成研发共振。
可以说,中国创新已从“全球补充”变为“全球必选”。
双重挑战:从出海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但如果仔细审视这些出海案例,会发现大多数仍停留在“单品授权”的层面——企业依靠一款明星产品与MNC达成合作,将研发成果推向海外,却难以支撑整个公司的系统性国际化。
真正实现“整体出海”,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全链条能力,而这恰恰是目前的短板。
首先,监管门槛极高。
欧美的审批标准远比国内更严苛。以CMC(化学、制造与控制)为例,FDA要求的生产工艺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和跨批次稳定性检测,远超多数国内企业的经验。临床设计上,国际多中心试验往往需要数十个站点、数百甚至上千名患者参与,对统计学、样本量、终点设计的要求十分严格。此外,真实世界证据(RWE)的应用在欧美早已常态化,而在中国仍处起步阶段。这些标准差异,意味着很多国内项目即便在中国临床表现亮眼,一旦进入国际注册通道,仍可能遭遇延迟甚至被退回补充。
其次,市场准入难度大。
药品获批并不等于真正进入市场。欧美医保体系和支付模式差异显著,定价与报销政策往往决定了药物的可及性。即使是全球畅销的抗肿瘤药,如果无法获得医保或商业保险覆盖,也难以形成规模化销量。与此同时,渠道建设也是一大障碍。跨国药企在医生教育、学术推广、医院准入等方面拥有多年积累,而中国企业初入海外市场,往往缺乏既有网络和本地团队支撑,推广与服务能力有限。
最后,竞争压力不容忽视。
在国内,很多创新药可以凭借“定价更优”或“先发优势”迅速打开市场;但在国际市场,几乎每一个热门靶点都已被BMS、罗氏、默沙东等老牌巨头牢牢占据。它们不仅拥有庞大的产品矩阵和强大的品牌效应,还能通过学术、渠道、市场联动进行防御。对中国企业来说,即便产品本身并不逊色,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需要的不只是单个分子的突破,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
由此可见,中国创新药的出海挑战,并非“有没有好产品”,而是能否构建起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体系:从研发质量到临床执行,从合规管理到市场准入,再到品牌与渠道的全球运营。只有当这种体系逐渐成熟,中国企业才可能从“单点出海”走向“整体出海”。
如果说“出海”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外部考验,那么“转化”就是立足本土的内部难题。中国创新药的科研成果数量庞大,每年都有大量新靶点、新分子被发现,但真正能够成功走完临床开发、实现产业化的比例仍然偏低。中间最关键的一道坎,就是所谓的 “死亡之谷” ——从实验室成果到临床和产业落地的断层。
转化挑战不仅是单一环节的问题,而是“科学—技术—资本—临床—产业化” 整个链条的系统性难题。只有当科研成果能够顺畅跨越“死亡之谷”,形成可持续的创新流水线,中国创新药才可能真正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良性循环。
这些也决定了中国创新能否真正形成“可复制”的全球化模式。
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语境下,2025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 将于10月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与其说这是一场会议,不如说是一个“行业共识场”。它将政产学研投多方拉到同一张桌上,集中探讨:未来十年,中国创新药如何在全球竞争中立于潮头?
本次峰会不仅是中国创新药企领袖的思想交锋,也是全行业的学习与洞察机会。大会将开启线上同步直播,行业同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第一时间进入会场,零距离感受创新思想的碰撞。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