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为了给家人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股票复盘网V3.0正式上线,新版侧重股市情报和股票资讯,而旧版的复盘工具(连板梯队、热点解读、市场情绪、主线题材、复盘啦、龙虎榜、人气榜等功能)将全部移至VIP复盘网,VIP复盘网是目前市面上最专业的每日涨停复盘工具龙头复盘神器股票复盘工具复盘啦官网复盘盒子股票复盘软件复盘宝,持续上新功能,目前已经上新至V5.9.5版本,请家人们移步至VIP复盘网,另外,每周一、周三、 周日晚上20:00~21:00举办VIP复盘网线上实战课,由具有15年私募基金实战经验,精通龙头、短线、中长线等各种模式,熟悉游资操作的竹炜老师给家人们实战复盘,并讲解操盘技巧,每期只开放100个名额,请家人们快速联系客服报名!!!

扫码报名
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财经 【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深度丨6G发展新趋势,行业变革新探索

股市情报: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深度丨6G发展新趋势,行业变革新探索

时间:2024-12-18 14:46
上述文章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报告导读】

1. 随着5G 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焦点领域

2. 6G之新一:空天地覆盖带动卫星通信需求

3. 6G之新二:重点技术方向逐步标准化

4. 6G之新三:应用场景及行业展望


核心观点

随着5G 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焦点领域:在经济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促使数字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6G技术可大幅提升生产方式和国际分工效率。在社会方面,随着治理主体多元化和社会服务体系网格化,6G技术将支持更科学精准的决策和动态实时的事件响应,提升公共服务体验,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贫富差距等挑战。在环境方面,6G技术将助力高耗能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并增强对极端天气和疫情等事件的感知和智能协同能力。在技术方面,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6G的创新突破将带来通信性能的量级提升。

6G之新一:空天地覆盖带动卫星通信需求。低轨卫星因其低成本、低时延、高速率、大容量等优势,成为业内对卫星通信产业5G/6G时代的主流展望。由于卫星频轨资源的有限性,各国在低轨卫星领域竞争加速。中国“千帆星座”计划构建一个由超过1.4万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组成的庞大星座,其通过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有助于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有望进一步带动低轨卫星通信产业链增长。

6G之新二:重点技术方向逐步标准化。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积极推进6G技术的研发,并已提出各自的技术发展蓝图。中国在5G技术的标准、产品和商用化方面的领导地位为6G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中国在基础通信理论和原创技术方面的长期积累仍然不足,特别是在核心芯片、元器件、高端仪器仪表、操作系统和软件等领域,亟待加强攻坚。

6G之新三:应用场景及行业展望。针对2030年及以后的社会愿景“数字孪生、智慧泛在”,预计将催生一系列创新应用,包括全息交互、通感互联、数字孪生人、智能交互、超能交通、沉浸式互联网(元宇宙)以及智慧工业和农业等。6G网络的设计需充分考虑这些应用场景,提供必要的支持能力。


投资建议

基于6G整体研究节奏,6G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百倍速率、容量等全新网络性能撬动六大应用场景,6G超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MM变64T64R为256T256R,再度重构基站产业链,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CB量价齐升,全双工CCFD、智能超表面RIS、轨道角动量OAM、太赫兹光电发射等技术进一步增加器件用量、精细化材料考量等。


建议关注:国际标准制定参与者中兴通讯/信科移动-U;基站天线及天线振子成长性标的通宇通讯/飞荣达/三维通信;陶瓷介质谐振滤波器灿勤科技/武汉凡谷/大富科技;硅光/CPO/LPO积极布局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博创科技;卫星互联网终端 相控阵芯片上海瀚讯/海格通信/和而泰;物联网及前沿应用广和通/美格智能/威胜信息/映翰通等。


风险提示

6G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6G技术路线变更的风险;6G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6G商业推广缓慢的风险;相关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一、6G发展新趋势,全球协同创新路径


(一)6G下游广阔市场: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

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领域。6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受到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创新四大驱动力的推动。在经济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促使数字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产业数字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6G技术来提升生产方式和国际分工效率。在社会方面,随着治理主体多元化和社会服务体系网格化,6G技术将支持更科学精准的决策和动态实时的事件响应,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体验,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贫富差距等挑战。在环境方面,6G技术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高耗能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并增强对极端天气和疫情等事件的感知和智能协同能力。在技术方面,6G的创新突破将带来通信性能的量级提升,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同时新材料的突破将为6G带来变革性发展。这些驱动力共同推动6G技术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6G市场趋势方面,随着我国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ICDT等数字技术不断融合,移动通信网络内涵进一步丰富,涌现出一批新功能、新业务,加快推动5G向6G演进和发展。根据IMT-2030(6G)推进组预测,面向2030年商用的6G网络中将涌现出智能体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新业务新服务,预计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30倍,月均流量增长超过130倍,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预测1:从终端数量看,预计2040年,智能手机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物联网终端将呈现千亿级爆发式增长、连接数占比超过98%。一方面,传统智能手机业务将在6G时期保持稳步增长,另一方面,面向智能生活和面向工业生产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总体连接规模高达1187亿。其中,面向智能生活的物联网终端将覆盖个人消费、零售支付等应用,到2040年连接规模达311亿,相比2022年增长近百倍。面向工业生产的物联网终端将融合无线感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广泛赋能汽车、能源、医疗、工业、远程监测、智慧城市、交通物流等行业领域,预计2040年连接规模将超过876亿,深层次激发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


预测2:从月均流量看,预计2040年,基于XR设备、全息设备等新型终端设备的沉浸式业务快速发展,有望贡献超过一半的月均流量。预计到2040年,新型终端设备数量规模将接近7亿台,其中XR设备、全息设备等面向沉浸式业务的产品趋于成熟,月均流量将突破三万亿GB,贡献超过一半的6G月均总流量。



6G技术的发展将开启新兴业务市场的新篇章,其中人机物智慧互联和智能体高效互通将成为新型网络的核心特征。预计到2040年,6G技术将推动终端和流量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具备6G新型感知能力的移动通信设备渗透率将超过10%,实现人、机、物与环境的深度融合;同时,支持6G智能服务的智能体设备在移动通信设备中的占比将超过15%,实现普惠智能化服务。


在通信感知业务市场方面,无线感知应用将变得更加精细化。预计到2040年,通感设备规模将超过百亿台,渗透率超过10%。通信感知是实现6G时代数字孪生愿景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市场需求方面,数字化社会转型为通信感知业务带来发展机遇,无人机探测、智慧交通等场景需求强烈,市场空间广阔,感知设备数将迎来爆发性增长。随着6G网络感知能力的提高,高精度定位、环境成像、动作及表情识别等应用的数量和规模也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40年,支持6G通信感知功能的设备载体将达到126.9亿台,设备渗透率超过10%。


智能体业务市场方面,智能化服务将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预计到2040年,智能体设备规模将接近200亿台,渗透率超过15%。6G时代的智能体是具备人工智能能力,能够与外部交互、自我更新进化的智能实体,包括机器人、车辆、摄像头、专用机械等物理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用设备、城市传感器、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机器人等将成为新型智能体设备,展现出从基础能力向高级能力拓展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方面,智能体业务将从个人及家庭类、工业制造类、社会服务类等三大类应用赋能,广泛覆盖教育、娱乐、家务、工业生产、医疗、物流、交通、农业生产等各领域。预测显示,到2040年,支持智能服务的智能体设备将超过189.1亿台,设备渗透率超过15%。


增强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低时延高可靠是5G的三大典型场景,IMT-2030(6G)推进组认为,面向2030年及未来的6G将在5G三大典型场景基础上深化,构建超级无线宽带、超大规模连接、极其可靠通信能力,并拓展感知和智能服务新场景,即通信感知融合和普惠智能,普惠智能还将赋能其他场景,实现网络性能和服务能力跃升。此外, 6G服务范围将扩展至空天地,实现全球立体覆盖。


(二)6G研发阶段重点明晰,全球挑战需合作应对

参考4G和5G的研发过程,我们可以初步研判6G的研发将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2018年到2025年,主要工作包括确定6G的愿景和需求、研究和验证潜在的关键技术、设计系统概念以及进行原型验证。第二阶段从2026年到2030年,将专注于6G标准的制定、推动端到端的产业化、培养业务和应用,以及实现商用部署。目前,6G研究正处于关键时期,众多创新思想和理论正在激烈竞争,其中确定6G的愿景、需求、以及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验证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在全球范围内,6G技术的研发正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基础理论创新需要取得突破,因为现有的通信技术已经接近香农定理和摩尔定律的极限,6G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源头技术创新。对中国来说,构建基础产业能力尤为关键,需要从顶层到底层进行协同布局和创新。其次,技术标准面临分化的风险。随着各国加速6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并提出不同的技术发展路径,6G技术点多面广,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能否形成类似5G的全球统一标准仍然充满变数。


此外,产业模式存在不确定性。随着ICDT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基于“开源软件白盒硬件”的“水平整合”产业模式迅速发展,与传统的基于“专用软件 黑盒硬件”的“垂直整合”产业模式相比,两者的优劣尚未明确,可能会形成竞争性的产业路径。最后,生态构建的复杂度加大。与5G相比,6G将拓展更多场景、融合更多技术、创造更多新领域,对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要求更高。同时,“双碳”和“安全”成为刚需,需要确保6G技术能够支持经济社会的低碳高效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产业链需要加强合作与协同,共同推动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和统一生态,营造合作共赢的产业氛围,以实现6G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6G的布局上,中国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但各国都在全面布局并提出发展目标,尤其是日韩,预计6G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目前,6G研究仍处于研发初期,正在定义6G的愿景和需求,尽管描述不同,但愿景的定义基本都围绕“数字孪生、智慧泛在”展开,关键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从目前的关键技术研究布局来看,空口物理层的技术尚未看到突破性的技术出现,更多的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优化和完善。而在网络架构方面,则出现了大量的新理念和新范式,预计6G网络架构将会出现较大的变革。


二、6G之新一:空天地覆盖带动卫星通信需


(一)星地融合新视野,低轨卫星优势明显

当前,5G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商用,提供高比特率、低时延、高容量的通信服务,支持多样化的新业务和垂直应用。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商业模式的限制,5G网络未能覆盖远洋和陆地边远地区。为了突破这些限制,学术界和产业界正在积极探索将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构建全球无缝覆盖的星地融合网络。这种网络以地面网络为基础,卫星网络为延伸,覆盖太空、天空、陆地、海洋等自然空间。


卫星通信的崛起弥补了地面网络的不足,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成本高的地区,如荒漠和海洋,这些地方铺设基站非常困难。目前,地面蜂窝通信网络仅覆盖了地球表面陆地约20%的地区,覆盖面积小于地球表面积的6%,覆盖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卫星网络因其广阔的覆盖面积、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以及不受地理因素影响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填补地面网络的空白。卫星产业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传统的通信、导航和遥感等领域,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逐渐渗透到智慧城市建设、农业监测、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以宽带互联为特征,逐渐发展并呈现加速趋势,这些系统的特点包括:1)从窄带语音向宽带语音数据传输发展、从管道服务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物联网演进、从行业应用向普遍服务转变;2)以低轨卫星为代表,数千至数万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进入规划和建设阶段;3)通过卫星链路互联,形成全球覆盖的互联互通的空间网络;4)批量化、工厂化的低成本卫星、终端以及火箭发射技术,大幅降低了卫星网络部署成本。


低轨卫星因其低成本、低时延、高速率、大容量等优势,在构建卫星互联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低轨卫星网络作为对地面5G/6G网络的补充,具有巨大优势,是业内对卫星通信产业5G/6G时代的主流展望。具体来说,低轨卫星运行在500~1500km的低空轨道中,质量轻、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能够以较低的发射成本和较高的使用价值投入到商业使用中。卫星以其广阔的覆盖面积对地面网络进行补充,人口稠密区域用基站覆盖,发挥容量优势,满足多用户的连接;基站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采用卫星覆盖,可以发挥卫星的覆盖优势,节省基站建设成本。在5G、6G时代,业界期望通过大容量、高带宽卫星与地面互补,支撑起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相关应用。以星地融合方式扩展无线覆盖路径,卫星部署高增益的天线,地面部署移动通信系统兼容的基站处理装置,可以在中低频段内实现地面终端直接与低轨卫星进行通信。


然而,面向6G的星地融合网络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一网络将是一个包含天基多层子网(如高轨卫星、中低轨卫星及监控设备)和地面蜂窝多层子网(包括宏峰网、微蜂窝和皮蜂窝)的异构网络一体化融合体。这种多层复杂跨域组网的设计将带来网络架构设计的难题,大尺度空间传播环境可能导致传输效率降低,而卫星的高速运动则可能引起网络拓扑的高动态变化,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业务质量的保障。因此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确保6G星地融合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是未来网络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低轨卫星竞争加剧,卫星产业链综合发展。

由于卫星频轨资源的有限性,各国在低轨卫星领域竞争加速。按照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具有排他性,地球同步轨道(GEO)各国之间需要公平协商分配;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MEO)全部按照“先登先占”的原则。根据赛迪研究院数据,地球近地轨道可以容纳的卫星数量为6万颗,目前申报数量已经严重超出了近地轨道的容量。另外,时效性也非常重要,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卫星运营商须在第一颗卫星投入使用的监管期结束后的2年内发射10%的卫星,5年内发射50%,7年内全部部署完成。从2015年起,新成立的卫星星座项目数量开始激增,且多数处于原型试验阶段。根据ITU规则测算,预期从2024年起有望看到近地轨道卫星星座开始密集发射。



各科技大国都开始着手自己的卫星发射计划,目前海外已公布的星座规划有14项,其中美国9项、俄罗斯、加拿大、印度、韩国、荷兰各1项。现有的国际典型低轨卫星计划有美国的OneWeb、StarLink和Kuiper、法国的 LeoSat、加拿大的 Telesat。其中,Starlink和OneWeb二者先发优势明显:SpaceX于2018年2月22号发射了首颗星链试验星,截至2024年6月12日,StarLink已经发射卫星175批共6611颗,其中手机直连卫星达到64颗,经测试传输速率已达到17Mbps;OneWeb紧随其后,于2019年2月27日发射了首颗试验星,由于星座部署规模较小,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达600余颗,也已接近部署完成。


中国也紧跟步伐,目前规划了三个“万星星座”计划,分别是“千帆星座”、“GW星座”和Honghu-3(鸿鹄-3)星座。“GW星座”由中国星网牵头,计划打造一个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中国星链主体;鸿鹄-3星座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总共发射1万颗卫星;“千帆星座”是中国正在建设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主导规划、建设和运营,计划构建一个由超过1.4万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组成的庞大星座,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千帆星座”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到2025年底实现648颗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第二阶段到2027年底实现648颗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第三阶段到2030年底实现15,000颗星提供手机直连多业务融合服务。此次“千帆星座”通过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有助于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将进一步带动低轨卫星通信产业链的增长。



卫星产业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领域,其产业链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运营与服务。根据SIA的数据,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大约占5.62%,卫星发射占2.49%,地面设备占51.59%,而卫星运营及服务占40.30%。


首先,卫星制造是产业链的起始环节,涉及卫星从设计到组装的全过程,包括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卫星载荷是直接实现卫星功能或科研任务的设备,例如通信卫星的天线和转发器,遥感卫星的照相机等。卫星平台则是确保载荷正常工作的保障系统,包括遥感测控系统、结构系统、供电系统等。技术进步使得卫星制造成本逐渐降低,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商业卫星制造国之一。其次,卫星发射是通过运载火箭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过程,包括火箭制造和发射服务。这一环节需要高精尖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卫星能够稳定、可靠地进入太空轨道。地面设备制造是卫星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涉及接收、处理和转发卫星信号的设备,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动式地面站(如飞机、邮轮上使用的)以及用户终端。最后,卫星运营服务是产业链的核心,涵盖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领域的运营与服务。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卫星数据服务、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6G之新二:重点技术方向逐步标准化


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R)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全面描绘了6G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是6G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6G研究进入标准化前的关键阶段。我国IMT-2030(6G)推进组建议的5个6G典型场景、14个关键能力等被纳入该建议书。


在典型场景方面,6G将5G三大典型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和拓展为六大场景,包括三类:


1)性能沉浸化: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

2)要素融合化:AI与通信、感知与通信的融合;

3)覆盖全域化:泛在连接。


在技术需求方面,6G将在5G九大传统关键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共定义了十五大关键能力,包括两类:


1)九个5G能力的增强: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区域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移动性、时延、可靠性、安全/隐私/弹性;

2)六个6G的新能力:感知相关指标、AI相关指标、可持续性、覆盖、定位精度、互操作。



业界对6G性能需求指标的具体数值还未全部达成共识,中国移动结合技术需求和候选技术的分析,提炼出面向6G候选技术评估的最小性能需求指标(见下图)。



全球的主要经济体正在积极推进6G技术的研发,并已提出各自的技术发展蓝图。在国际层面上,6G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新型网络架构、云化开放无线网络、分布式大规模天线、通感算一体化、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内生和安全内生等。为了促进6G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实验验证,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正在投入大量资金,构建6G开放实验平台和共享基础设施环境。


中国自2018年起就开始布局6G技术的研发,并与全球发达国家处于同一领先梯队。一方面,中国在5G领域的标准制定、产品开发、商用规模和应用方面已经实现了全球引领,这些经验为6G网络的发展趋势、愿景和需求的定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中国在大规模天线、网络架构、智能化网络、通信与感知一体化、电磁超材料、光子学太赫兹等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中国在基础通信理论和原创技术方面的长期积累仍然不足,特别是在核心芯片、元器件、高端仪器仪表、操作系统和软件等领域,亟待加强攻坚。




经过六年的研究和探索,对6G技术的研判和筛选工作持续进行,中国移动对最初识别的50多个潜在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通过理论推演、技术研究、仿真评估和测试验证等方法,排除了一些可行性较低的技术,逐步聚焦到重点技术方向,并形成了6G标志性技术的筛选标准。这些标准包括:一是技术已经具有较深的研究积累和技术储备;二是技术具有“网络”特色,能够凸显网络优势;三是技术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和清晰的技术趋势,能够聚集“融合”能力要素。


自2023年以来,围绕“网络 融合”的特点,集合了通信、感知、计算、AI和安全等多维能力要素,逐步形成了“3 10 1”的6G技术体系。这一体系针对网络架构、无线组网和无线通信三大领域,布局了10个重点技术方向,具体如下:


网络架构重点技术方向包括:

①新型网络架构、②内生安全、③空天地一体、④网络数字孪生;

无线组网重点技术方向包括:

⑤多维异构组网、⑥同感一体化;

无线通信重点技术方向包括:

⑦智能空口、⑧新型MIMO、⑨新型无线传输、⑩新型物联与多址。



四、6G之新三:应用场景及行业展望


针对2030年及以后的社会愿景“数字孪生、智慧泛在”,预计将催生一系列创新应用,包括全息交互、通感互联、数字孪生人、智能交互、超能交通、沉浸式互联网(元宇宙)以及智慧工业和农业等。这些应用将全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慧生活、生产和社会的转型。6G网络的设计需充分考虑这些应用场景,提供必要的支持能力。


全新的应用场景1:全息交互。全息技术将彻底改变沟通和交互方式,提供沉浸式体验,引发生活方式的革命。预计2030年,全息技术将在通信、会议、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全息交互还允许投影内容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实现空中手势控制。全息交互对6G网络的要求极高,包括Tbps级别的峰值速率、超过50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小于10ms的用户面时延,以及强大的算力支持以支持实时的场景渲染和处理。



全新应用场景2:通感互联。随着技术进步,除了视觉和听觉,触觉、味觉等更多感觉的传递成为可能,实现五感互联互通。通感互联将促进人机协同、虚拟社交等,如通过通感互联传递拥抱,或提升技能学习效率。通感互联对6G网络的需求指标包括小于1ms的用户面时延、超过99.99999%的可靠性和cm级的定位精度。



全新应用场景3:数字孪生。针对中国医疗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数字孪生技术通过穿戴式或植入式设备采集人体信息,构建数字化人体模型,模拟和仿真人体机能,预测和预防疾病。数字孪生人技术在器官研究、数字生体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对6G网络的需求包括小于0.1ms的用户面时延、超过99.99999%的可靠性、cm级的定位精度和连接数密度大于10个每平方米。



全新应用场景4:智能交互。智能交互将使交互形式更加情景化、个性化,尤其在残障、智障、病患、小孩和老人的情感陪护方面。智能交互还将提升学习效率和协同效率。对6G网络的需求包括连接数密度大于10个每平方米、小于0.1ms的用户面时延、超过99.99999%的可靠性和小于1m的定位精度。


全新应用场景5:超能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交通拥堵成为社会难题。未来的交通将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满足个性化和高效率出行需求。6G网络需支持立体覆盖、精准定位、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业务连接密度等。超能交通对6G网络的需求包括大于1000km/h的移动性、超过99.99999%的可靠性、小于1m的定位精度和每平方米大于1Gbps的容量密度。



全新应用场景6:沉浸式互联网(元宇宙)。5G的发展将加速沉浸式业务,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形式,推动传统互联网向沉浸式互联网的演变。沉浸式互联网对6G网络的需求包括大于10Gbps/m²的流量密度、强大的算力、可信网络和精准定位等。



根据上述新兴应用场景的分析,未来的业务和应用将呈现多元化和碎片化的需求,对网络能力的要求将更加广泛,涉及速率、时延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网络覆盖将从地面扩展至三维空间,整合卫星技术以实现全面覆盖。交互形式和内容将变得更加多样化,超越传统的人机界面和简单交流。业务的开放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新趋势,个性化的追求将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发展,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服务提供者。同时,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安全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构建一个综合的能力体系,拓展6G应用领域。6G网络的整体KPI需求将基于这些场景的详细分析得出,尽管业界尚未形成共识,但更高的技术要求是必然的,业界需要通过频谱、无线传输技术、网络架构、网络功能、安全、技术平台等方面的突破,实现6G 网络技术体系质的飞越,真正赋能“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社会发展愿景。


五、投资建议


基于6G整体研究节奏,以及WRC-23讨论频谱需求催化情况,6G的关注度或提前到来。百倍速率、容量等全新网络性能撬动沉浸式通信、超高可靠低时延、海量通信、泛在连接、通感一体化、通智算一体化六大应用场景,6G超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MM变64T64R为256T256R,再度重构基站产业链,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CB量价齐升,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IS、轨道角动量OAM、太赫兹光电发射等技术进一步增加器件用量、精细化材料考量,优先布局的公司有望受益。


在个股方面建议关注:


(1)国际标准制定中兴通讯(000063.SZ)/信科移动-U(688387.SH)

(2)基站天线及天线振子成长性标的通宇通讯(002792.SZ)/飞荣达(300602.SZ)/三维通信(002115.SZ)

(3)陶瓷介质谐振滤波器灿勤科技(688182.SH)/武汉凡谷(002194.SZ)/大富科技(300134.SZ)

(4)硅光/CPO/LPO积极布局进展顺利中际旭创(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天孚通信(300394.SZ)/博创科技(300548.SZ)

(5)卫星互联网终端 相控阵芯片上海瀚讯(300762.SZ)/海格通信(002465.SZ)/和而泰(002402.SZ)

(6)物联网及前沿应用广和通(300638.SZ)/美格智能(002881.SZ)/威胜信息(688100.SH)/映翰通(688080.SH)等。


六、风险提示


1、6G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2、6G技术路线变更的风险;

3、6G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4、6G商业推广缓慢的风险;

5、相关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股票复盘网
当前版本:V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