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伟股份
300919 |
0.85%
|
最新:35.48
开盘:35.18 昨收:35.18 |
开盘%:0%
振幅%:1.99% 换手%:0.44% |
最高:35.77
最低:35.07 量比:0.76 |
总市值:332 亿
流通值:323 亿 成交额:9 亿 |
公司概况
中伟股份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材料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承创新、务实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业务领域
主营业务:中伟股份的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等领域。
市场布局: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布局,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客户认可和信赖。
财务数据
中伟股份的财务数据稳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显示出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市场竞争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伟股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然而,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公司在市场上保持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发展前景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中伟股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总结:
中伟股份作为一家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在业务领域、财务数据、市场竞争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中伟股份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伟股份: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相关事项
中伟股份:全资子公司与POSCO Holdings终止投资镍精炼厂合资企业
当升科技: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3-5年,双方预计在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磷酸(锰)铁、钠电前驱体、固态前驱体、聚阴离子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的合作量达3-10万吨/年
【中伟股份:全资二级子公司取得采矿许可证】中伟股份公告,公司下属全资二级子公司贵州中伟兴阳矿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竞得贵州省开阳县龙水乡新场磷矿(简称“新场磷矿”)探矿权,并于近日取得贵州省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截至2024年8月25日,勘查区范围内(估算标高+280m~+50m)累计查明磷矿石资源量为9844.05万吨。
【中伟股份等在长沙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长沙工融创新一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7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企业由中伟股份等共同持股。
【中伟股份: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客户均有业务合作 并实现几十吨级以上供货】中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长期和正极、电池及整车厂商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并积极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目前,公司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客户均有业务合作,且已通过相关认证并实现几十吨级以上供货。
【中伟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5.68%】10月29日电,中伟股份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77亿元,同比增长1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同比下降25.68%。
【中伟股份:固态电池材料相关产品已通过国外客户认证并小批量供货】中伟股份今日官微消息,日前,中伟股份举办2024年半年度投资者现场交流会。据透露,在固态电池材料进展方面,中伟股份相关产品已通过国外客户认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8系以上高镍前驱体将在固态电池中持续发力。未来公司将持续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工作,进一步做好技术积累,充分把握市场发展机遇。(证券时报)
【中伟股份: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暂未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中伟股份6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暂未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中伟股份:一季度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11.19%
【中伟股份与IS Dongseo签订全球电池再利用区域合作协议】根据中伟股份消息,3月19日,中伟股份与韩国IS Dongseo(株)签署了区域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池回收产品长期供应和共同营销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此次合作将进一步促进双方电池回收业务的协同,共同推进从材料端到回收端的产业闭环建设。
【超2000吨冰镍!中伟莫罗瓦利产业基地首批冰镍到达钦州港】中伟股份发布消息,当地时间2024年1月20日,中伟印尼莫罗瓦利产业基地首批超2000吨冰镍产品在园区码头装载完毕,启运驶向国内钦州港。经过10天的海上航行,货船于1月30日抵达广西钦州,这是继中伟印尼纬达贝产业基地后,又一个成功与中伟钦州产业基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的原料基地,进一步贯通了公司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布局。此次冰镍运回国内,充分表明中伟印尼OESBF项目正逐渐实现项目收益,成为中伟镍、钴等核心金属原料的又一保障渠道。(证券时报)
【多家锂电池材料企业去年业绩承压 产业链利润正重新分配】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A股共有16家锂电池材料相关企业公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除了中伟股份业绩略有增长外,其他15家企业的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亏损。柏文喜表示:“从最近锂电池材料企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车企为上游材料厂打工’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随着锂价回落和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锂电产业链的利润面临着重新分配。”
中伟股份:预计2023年净利润19亿元-20亿元,同比增长23.09%-29.57%,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超27万吨。
【中伟股份:子公司拟增资扩股引入农银投资等四家机构】12月27日电,中伟股份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中伟新能源拟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引入农银投资、建信投资、东方资产、中银资产,其中,农银投资以现金方式进行增资7亿元、建信投资以现金方式进行增资5亿元、东方资产以现金方式进行增资5亿元及中银资产以现金方式进行增资5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对广西中伟新能源的持股比例由100%下降至80.3220%,广西中伟新能源仍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中伟股份:尚未涉及peek材料领域】中伟股份12月2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前驱体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三元/磷酸铁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尚未涉及peek材料领域。
【下周国内市场将有766.1亿元市值限售股解禁】12月15日电,下周(12月18日-12月22日)共有72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合计解禁29.43亿股,按12月15日收盘价计算,解禁总市值为766.1亿元。从解禁市值来看,12月22日是解禁高峰期,13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计269.71亿元,占下周解禁规模的35.21%。按12月15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居前三位的是:中伟股份(169.31亿元)、源杰科技(66.58亿元)、燕东微(61.5亿元)。从个股的解禁量看,解禁股数居前三位的是:中伟股份(3.77亿股)、燕东微(3.34亿股)、南山智尚(2.52亿股)。
中伟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3.3亿元-14.3亿元,同比增长22.61%至31.83%;报告期内,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公司现有材料体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约21万吨
【中伟股份:与AL MADA签署合资协议】中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中伟摩洛哥新能源与AL MADA及其下属公司NGI以及CNGR NEW TECH MOROCCO(合资公司)共同签署《合资协议》。根据项目合资协议约定,各方一致同意利用摩洛哥的地理位置及其绿色能源的优势,在摩洛哥建设新能源绿色工业园区,并由各方(或各方关联公司)在卡萨布兰卡注册成立的合资公司实施项目,合资公司由中伟摩洛哥新能源持股50.03%,NGI持股 49.97%。
中伟股份:与AL MADA签署合资协议,各方在摩洛哥建设新能源绿色工业园区,并由各方在卡萨布兰卡注册成立的合资公司实施项目,该项目包括建设三元前驱体一体化、磷酸铁锂一体化、黑粉回收工厂和摩洛哥-中国绿色能源工业园区,实现年产12万吨三元前驱体、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及年处理3万吨黑粉回收
【中伟获评钦州首家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据中伟股份消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第四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名单”,中伟赫然在榜。这是钦州“千亿级新能源产业群”中唯一一个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实现了钦州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零的突破”,助力钦州“千亿级新能源产业群”更好更快发展。(证券时报)
中伟股份:拟以1.8亿元-2.9亿元回购股份,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88元/股
【中伟股份:高冰镍顺利产出标志着公司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突破】中伟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高冰镍作为公司产品三元前驱体的主要中成品来源,其顺利产出标志着公司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突破,同时增加核心原料的自供比例将有助于公司控制原材料成本,降低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的不利影响,提升上游资源端协同能力,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中伟首条OESBF产线连续成功产出高冰镍】据中伟股份消息,近日,全球首条低冰镍制备高冰镍OESBF产线在中伟钦州产业基地正式进入工艺优化与产能爬坡阶段,已连续50多天成功产出高冰镍。(证券时报)
【中伟股份与POSCO集团就镍精炼和前驱体业务签订合资协议】据中伟股份官微,中伟股份与POSCO集团近日在韩国首尔正式举行合资公司签约仪式,就镍精炼和前驱体业务签订合资协议(JVA)。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开展镍精炼及前驱体合作,与浦项控股合资成立镍精炼公司生产电池级硫酸镍,与浦项未来M合资成立前驱体材料公司,双方开展深度的产业链级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浦项永吉门4号工业园区启动建设镍精炼和前驱体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5万亿韩元,将建设生产5万金吨电池级硫酸镍和11万吨前驱体材料,可满足超过12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装置需求。据悉,这两个项目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建设,预计于2025年量产。